首页

中国餐桌上的规矩

作者:未知点击量:282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中国餐桌上的规矩

中国人历来是重视礼仪规矩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尚,是一个家族长期形成、世代相传的精神风貌。

从每个人开始拿筷子上桌的那一刻,这种文化就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中、骨里。

自我记事起我们家在餐桌上就有规矩了。

母亲常说:“吃饭要懂规矩,不能让人笑话。坐有坐相,吃要有吃相。”

中国餐桌上的规矩

人坐不齐,不开始动筷子,尤其是长辈还没落座的时候,人一齐了,长辈第一个动筷子,母亲、父亲次之,然后才轮到孩子。

尤其是遇到重大节日家族聚会的时候,越发重视这些规矩了。

比如中秋、春节的时候,都是等亲人到齐了再动筷吃饭,寓意团团圆圆,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结,更是对人世间浓浓亲情的心灵守护。

如果一个人对待自己的亲人都情感淡薄、冷漠,他怎么可能对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事能够情深意重,更别说对陌生人友好互助了。

盛饭时候也是如此,长幼有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第一个批,然后才是父母孩子。

“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是本分,也是传统,长辈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处事,理应受到我们的感恩和尊敬。

吃饭虽然事小,但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懂得感恩、尊敬长辈,就会延伸至方方面面。

一个讲孝道的人,在社会上也是值得托付、值得深交的朋友。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的生活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孔子说;“食色性也。”

吃是人的本性,所以从一个人的吃相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家庭教养。

吃饭时候,不能将筷子直愣愣地插在饭上,因为这像祭祖上香,十分忌讳,亲人还健在,怎么能如此呢?

在重视孝道的中国是很不敬的行为。

中国餐桌上的规矩

夹菜的时候,不要“翻菜”,不可以在菜里翻来覆去、挑挑拣拣,这非常不礼貌。

有的人用筷子满盘里翻江倒海,是什么性格、教养一览无余。

不要舔筷、咬筷,中国是“共餐制”,这样让别人怎么吃?学会分享,为他人着想。

小小餐桌,照映的是人的修养。

不能敲碗,因为像乞丐乞讨。有孩子爱玩,喜欢弄出声响,家长要好好引导小孩,不能任其所为

吃饭不能吧唧嘴,吃饭、喝汤不要发出声音才礼貌,口水声十分令人恶心。

中国餐桌上的规矩

不能剩饭,吃多少盛多少,“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寸丝寸缕恒念物力维艰”,要节俭,不能浪费粮食。

现在很多人请客讲面子、比排场,点一大桌子的菜,却吃不了多少,在饭店、食堂,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剩菜剩饭都倒进了垃圾桶。

想想几十年前,我们的长辈还在忍受着饥饿的熬煎,这才摆脱温饱几年,我们就已经忘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导。

中国餐桌上的规矩

食不言寝不语,吃饭不可高谈阔论,说到浓情时唾沫星子横飞,视别人为无物,实在令人厌恶,可以肯定地说: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是教养的体现。

另外不可说话,也可以防止气管进异物,以免被呛到。

而今,在饮食上,越来越多的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营养,却对孩子的教养关心甚少。

人离不开吃饭,家庭离不开餐桌。

通过餐桌,我们学会了尊敬长辈,长幼有序,学会了珍惜粮食,感恩生活。

让人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用餐礼仪礼节,才能形成尊长爱幼、懂事明理、遵规守礼的好习惯,才能传承良好的家教和家风。

单字解释:

上一个: 刘备成功在笨,宋江则毁于小聪明

下一个: 为什么说北宋中前期,是帝制时期最好的时代,也是问题重重的时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