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绍兴和议”到“嘉定和议”,宋、金国势都江河日下

作者:未知点击量:239  来源:历史知识网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55,《宋朝史话》连载23(点击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绍兴和议”的签订,是南宋以宋高宗为首的统治集团为维持自己的腐朽统治,对女真贵族的可耻投降。通过这个和议,南宋获得了金朝对其偏安一隅的承认。

在这以后的20年时间内,金朝集中力量巩固其在北中国的统治,内部也不断发生互相残杀事件,无暇再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南宋统治者也安于称臣纳贡的地位,每年除把岁币如数送到泗州(今江苏盱眙)交纳给金朝外,还要搜刮大量的金银币绢,送给金朝贺正旦及生辰。宋高宗之母韦氏每年送给金朝皇后的礼物,也“以钜万计”。金朝随时索取各种玩好,宋高宗也下令“搜访与之”。

宋高宗为首的南宋投降派以为,既然和议订立了,金朝统治者的贪欲又一一予以满足,从此可以安安稳稳地做起太平梦了,于是把战备抛到脑后,在杭州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但是,好梦不长。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就把宋高宗一伙的和议幻梦搅破了。

01、完颜亮南侵

完颜亮是金朝第四个皇帝。他在发动宫廷政变弑金熙宗,登上皇帝宝座后,在金朝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杀掉大批旧贵族,在金朝确立了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后,又想使“天下一家”,成为“正统”,于是准备举兵灭宋。

为了消灭南宋,完颜亮一面下令大规模地调拨军队,建造战船,一面不断指责南宋收纳叛亡,购买马匹,对和议及金朝“多有不诚”,制造举兵的舆论。

对于完颜亮南侵的意图,南宋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有所觉察。绍兴二十六年(1156),有人上书要求宋高宗及早防备,宋高宗竟勃然大怒,把上书人流放到千里外,并下诏宣布此后有再“鼓倡浮言,以惑众听”者,都要“重置宪典”治罪。

到绍兴二十九年(1159)因为完颜亮加紧了侵宋的准备,一些出使金朝回宋的使臣,又向宋高宗再次提出及早防备的建议。但这些有见识的建议也都被宋高宗及宰相汤思退、沈该视为“浮言”,不仅不予采纳,反而把提建议的人贬官赶出朝廷。

绍兴三十年(1160),金朝使臣施宜生来南宋贺正旦。施宜生是福建人,虽然在金朝为官,却心向着南宋。他用“今日北风甚劲”及在几上连连扣笔说“笔来!笔来”,向南宋透露形势紧张,金朝必定南侵。南宋使金的官员贺允

中也向宋高宗报告“金人必叛盟,宜为之备”。宋高宗君臣依然无动于衷,并罢了贺允中的官。

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夏,金兵南侵已在眉睫,宋高宗才开始考虑防务问题,但所采取的措施也只是从川陕防线抽调3000人马戍守襄阳,命诸将划界各自为守而已。

而这时幸存下来的刘锜吴璘等战将,都已经年老多病,再没有一个像岳飞韩世忠那样的大将可以独当一面克敌制胜了。这是宋高宗为了投降而自毁长城的恶果。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主完颜亮分兵四路,一路准备由海道直奔临安(杭州),一路由蔡州(今河南汝南)出发进攻襄阳及荆南,一路由凤翔(陕西凤翔)出发向蜀口进军。

完颜亮亲率主力渡过淮河攻入淮南。宋高宗急忙任命已患病在身的老将刘锜及王权率军前去抵挡。王权根本没有斗志,在庐州(安徽合肥)不战而逃,全军溃败。

宋高宗一听说王权兵败,吓得又想走建炎四年航海避敌的老路。只是由于这时新任宰相陈康伯坚决劝阻,宋高宗才下诏表示要率军亲征,并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赞军事,到江、淮督战。

02、采石之战

当叶义问于十月下旬离开杭州的时候,金朝内部已经又发生政变,东京留守完颜雍在部分女真贵族拥戴下登上皇帝宝座,宣布废黜完颜亮。金朝统治区的汉族、契丹族人民也掀起一个起义高潮。率军南侵的完颜亮已面临困境。

然而,因为南宋腐败,刘锜在扬州带病作战,兵败渡江南撤,整个两淮地区都被金兵占领了。

奉命到江淮督视军马的叶义问,是个毫无军事常识而又异常怯懦的人。他听说“金人又添生兵”时,竟问“生兵是何物”,被时人讥笑为“土园枢密”。当他来到镇江的时候,完颜亮已屯兵采石,准备渡江了。叶义问竞强迫民夫在长江南岸的沙滩上掘一尺多深的沙沟,沿沟栽上木枝作为障碍物,企图以此阻止金兵渡江。

像这样的废物竟是南宋主兵的最高官员,而且让他到前线督师,南宋的腐败可见一斑了。

幸好参赞军事虞允文是个有胆略而又谨点军事的人。他受命到芜湖,宣布由李显忠取代王权领兵的命令,走到距采石十余里的地方,见到因王权逃跑而从淮西败退下来的宋军将士三三两两,无精打采地坐在路边。

虞允文把这些将士组织起来,激发起爱国抗敌的精神,使这些宋军将士重新返回江边布防。正好完颜亮指挥金兵自采石渡江,虞允文亲自督宋军奋起抗击,又用海鳅船冲击敌舟,一举击败渡江的金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对已经处于困境的完颜亮是个致命的打击。这时准备从海道奔袭临安的金兵已在密州胶西县(今山东胶县)陈家岛被原岳飞的部将李宝击败,完颜雍在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自立为帝的消息也已传到完颜亮的军中。

完颜亮在采石渡江失败后,移军向东,准备从瓜洲渡江。但是,虞允文已经又赶到瓜洲对岸的京口,作了严密的防御部署。金军将官看到南宋已有准备,知道渡江难以成功,要求完颜亮退回扬州再作打算,完颜亮却气急败坏,强迫金军将士冒死渡江,结果激起兵变。一些金军将领为求生存,杀死了完颜亮,率军撤回北方。南宋军队乘势收复两淮,取得了抗金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03、符离之败

完颜亮南侵的惨败,使得南宋的抗战舆论又重新高涨起来。宋高宗鉴于金人败盟宣告自己投降政策的破产及朝野抗战声浪的高涨,感到难以再发号施令了,就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宣布退位,让他的养子赵眘继承皇帝位,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帝。

赵眘就是宋孝宗,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高宗因在扬州受惊而患了不育症,仅有的一个儿子也在“苗刘之变”后不久夭逝了。在考虑收养一个宗室为子时,因为当时有金朝灭北宋的主帅斡离不面型像宋太祖的传说,一些官员又提出了宋太祖没有失德,子孙却如同庶民,以致金兵入侵、北宋灭亡的事,就决定在太祖支派子孙中选择一个养子。宋孝宗因此被选入宫抚养。

赵眘继承皇位后,起用主张抗战遭到秦桧排斥的张浚为枢密使,为岳飞昭雪,把秦桧的党羽驱逐出朝廷,做出坚决抗战的姿态,并让张浚负责作出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准备。

隆兴元年(1163)四月,张浚李显忠、邵宏渊分别由濠州(安徽凤阳)、泗州(江苏盱眙)率军出击。宋军在出击初期取得一些胜利,收复了灵璧县(安徽灵璧)及宿州(安徽宿县)。后因邵宏渊妒忌李显忠之功,不肯同李显忠配合作战。当金兵向宿州反扑时,李显忠被迫后撤,金兵乘势尾追,在符离大败宋兵。

张浚仓促组织的这次北伐因符离之败而告终。

符离之役失败后,宋孝宗曾经燃烧一阵的抗金热情一下子就消失了,投降派的汤思退又被起用为宰相。张浚不久也重新被排斥出朝廷,并病死于出判福州的途中。

南宋妥协投降派又一次得势,决计向金朝求和。汤思退甚至派人去金朝,请金朝派兵渡过淮河,对南宋施加军事压力,以配合自己的投降活动。

金世宗完颜雍因统治尚未稳固,无力对宋进攻,也愿意与宋朝议和。隆兴二年(1164)十二月,宋金重新订立和议:金宋由君臣之国变为叔侄之国;南宋每年向金朝交纳的“岁贡”改称“岁币”,并减十万之数;双方重新确认“绍兴和议”划定的疆界,南宋把完颜亮南侵失败后由宋军占领的州郡通通割还金朝。这就是所谓“隆兴和议”。

宋金之间的“隆兴和议”一直维持了40年之久,直到宋宁宗韩侂胄北伐,形势才又发生变化。

04、韩侂胄北伐

韩侂胄是北宋名臣韩琦的五世孙,宋宁宗皇后韩氏的叔父。在宋宁宗时,他通过各种手段,排斥异己,把持了朝政。他听说金朝受北边鞑靼等部的侵扰,连年出兵,兵祸连结,内部又到处爆发反抗斗争,国势已经日益衰弱,以为这是收复失地的大好机会,就想在这方面立个盖世功名,以巩固自己的权势,遂决定出师北伐。

开禧二年(1206)四月,宋兵开始出击,收复了泗州(江苏盱眙)、新息(河南息县)、褒信(河南息县包信集)、虹县(江苏泗县)。

韩侂胄见宋军出击得手,就于五月间以宋宁宗的名义发布伐金的诏令,正式对金朝开战。

然而,由于这次北伐主要是韩侂胄为个人权势而搞的军事投机,在军事方面并没有认真进行准备。在西线川陕方面拥有重兵的吴曦又暗中与金朝勾结,先是按兵不动,接着公开叛变,自称蜀王,准备向金朝称臣。这一叛乱虽然不久就被平息,但南宋从西线出击的计划却告吹了。

金朝因为西线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兵力于东线,把出击的宋军击败,并转而向两淮大举进攻,占领了南宋许多州郡。

南宋因军事失利,又转而向金朝求和。金朝乘机要挟,要南宋向金朝称臣以换取淮南之地,否朝就要划长江为界。还要南宋斩北伐首谋的脑袋献给金朝,增加岁币5万,另纳犒师银1000万两。

这时韩侂胄因为兵败陷于孤立,宋宁宗同礼部侍郎史弥远、新立的皇后杨氏(韩侂胄之侄女已病死)密谋,于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在韩侂胄入朝时,乘其不备,把韩侂胄杀死,以扫除向金朝求和的障碍。

嘉定元年(1208),宋、金又重新订立和议:金宋由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5万增加到30万;南宋交给金朝犒军银300万两;南宋把韩侂胄的首级献给金朝示众,金朝则从淮南及大散关等地撤军。

嘉定新和议对南宋来说,又是一个屈服于金朝苛刻条件而订立的和议,它进一步暴露了南宋小朝廷的腐败和无能。“绍兴和议”确立的南北分裂局面也因为这个屈辱的新和议而继续延续下去,使得那些昼思夜想盼望恢复中原的南宋爱国志士抱愤终生。

就在“嘉定和议”订立第三年,爱国诗人陆游抱愤死去,临死时写了千古绝笔《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而带着这种悲恨心情离开人世的人,又何止陆游一人呢!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宋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上一个: 哪位皇帝的小名最具传奇色彩?竟然是他,有内味儿了

下一个: 吴棠担任闽浙总督,为何拼命打压左宗棠创建的福州船政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