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二年(1079)三月上旬,已经在徐州作了两年知州的苏轼接到朝廷行文,宣布他提前“罢徐州,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湖州军州事”,开启了他第三任地方一把手履历。从熙宁四年(1071)因反对新法而被外放杭州以来,至此苏轼已在地方上沉沦迁转了足足有7年左右,虽然朝堂中屡屡有人建议将他召还,但朝廷依然将这位天下闻名的大才子牢牢摁外地,不曾流露出半点召他重回中枢之意。
不过话说回来,朝廷将他调到湖州也算是一番美意。湖州位于太湖正南,北宋中后期辖乌程、归安、安吉、长兴、德清、武康六县,在两浙路中户口仅次于杭州、苏州、越州、台州,富庶繁华自不用提,更为难得的是此地历来以风雅特产而闻名,不仅有紫笋茶、太湖石等风物,更有可佐诗书的乌程、箬下等名酒,对比“有贼何九郎……又有阚温、秦平者,皆猾贼,往来沂、兖间”(《与章子厚参政书·第二书》)的徐州,简直可谓是为文艺中年官僚苏轼天设地造的福地。由是看来,十有八九是朝廷赏苏轼往岁治水之功,将他从冲繁疲难的徐州调剂到江南享福。
苏轼,如何被卷入京城的政治风暴?" />
苏轼大概也是如此理解的,因而将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悠闲自得。在离开徐州前,他与一位带着祠部官衔的赵姓官员做了交接,没有急着赴任,先同弟弟苏辙一起去了徐州西南约150里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看望官场恩师张方平,逗留了半个月之后,方才同苏辙依依惜别。嗣后,他沿运河南下吴兴,一路上游山玩水,同亲友鸿雁往来,吟诗唱和。各地方官府也对才子苏学士优待有加,各种香艳招待宴会不断。在宿州时,苏轼还按捺不住风流,给当地官妓写下联句:“舞腰窈窕,影摇千尺龙蛇动;歌喉婉转,声散半天风雨寒”,一路就走了将近一个月,直到四月二十日才抵湖州上任。在湖州,苏轼小日子过得也甚是闲雅,短短三个多月内就写下了40多首诗歌,内容不是描写自己乘着肩舆游附近的卞山和道场山,就是讲他如何在月夜下在城南泛舟赏莲,间或还去城北飞英寺登塔望远、同僧人对榻讲禅。
然而,这种小确幸终究只是过眼烟云,北宋政坛早已山雨欲来风满楼。对此,天资聪颖的苏轼不可能毫无觉察。在赴湖州途中,他白昼里一片欢声笑语,宾主尽欢,但到夜深人静之际,却彻夜难眠的惊悸,眼中所见是“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心中所感是“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舟中夜起》)。时代暗流涌动,暴风雨将至,敏感的苏轼已对政坛的低气压有所察觉,私下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如梦幻泡影的颓废情绪。只是他怎么也不曾预估到,这场政治风暴的第一道雷,就将正正好好地劈在他本人头上。
上一个: 苏轼上表向皇帝致谢,为何却引来大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