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成祖朱棣下令编撰《永乐大典》的真实用意

作者:未知点击量:788  来源:历史知识网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94,《明朝史话》连载19,欢迎收看。

提起《永乐大典》的故事,要明白其中原委,这还得从明朝永乐时代说起。

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用武力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政权,改元永乐。他为了稳定统治秩序,争取官僚士大夫的支持,对前朝的旧臣采取镇压和笼络并用的两手策略,比如对待齐泰黄子澄等一类人,因其首创“削藩”,朱棣当然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即使像方孝孺那样有名望的大臣,由于他忠于建文帝,抵死不愿归顺永乐朝,朱棣也把他杀掉,并且株连甚众。

另一方面,对待那些诚心降服新朝的老臣宿儒,朱棣则给予加官重用,如蹇义,建文帝时任吏部右侍郎,朱棣登位后不久,便把他提升为吏部尚书;夏原吉,则由户部右侍郎提为户部尚书;而才华出众的解缙更备受永乐帝的宠信,编纂《永乐大典》的重任,就是委寄于他。

这既有助于朝廷从中吸取历代统治者“齐政事,同风俗",施政治民的经验,又可以驱使大批官僚士大夫埋头于古书堆,皓首穷经以消磨岁月,消除眷恋建文朝的怀旧情绪。

永乐帝这种贪多求全,有书必录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明朝初期虽然提倡儒学,重视经书,但还是比较注重发展社会生产,留意切实有用的实际知识,因此,使当时编就的《永乐大典》,除收入经史典籍之外,也辑录了许多对民生日用比较切实可用的书籍,其中有科技方面的所谓“技艺",也有民间通行的许多古典文学著作。

如天文志书,列在“天”字下,平话书籍列入“话”字下,戏文列入“戏”字下。当时把经、史、子、集中的重要典籍,整部、整编地以书名或篇名为标题,把书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载入各个不同字目之下。

经过整整四年的通力合作,书稿在永乐六年(1408)编撰就绪。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题名为《永乐大典》。全书计有22937卷(其中有凡例、目录60卷),装订成11095册,总计3.7亿余字。其工程可谓浩繁博大,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大类书;其搜罗之广,内容篇目之繁富、卷怢之多,在当时的世界文化领域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永乐大典》修成之后,因卷怢浩大,未能刊印,原抄本(或称正本)最初藏在南京文渊阁。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大典》随之北移,藏于宫内“文楼”。后来只有孝宗朱佑樘和世宗朱厚熜曾经查阅过。据说孝宗还曾命人将其中的一些药物、禁方,抄录交御医房诸医,自己还抄录一些金匮秘方给太医院使用。

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内失火,三大殿及“文楼”、“武楼”被焚,经嘉靖皇帝督促抢救,《大典》总算免遭厄难。朱厚熜得此教训,担心孤本日后再遭意外,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命阁臣徐阶、礼部侍郎高拱等组织人员开始摹写一部新写本,称之为副本。隆庆元年(1567),副本誉录完毕,和正本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寂。总之,有明一代,《大典》成了深藏宫内的秘典,束之高阁,一般士人不得披览研讨,因之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此后,一些学者如钱大昕等,也从中陆续抄出不少佚书,由此可见《永乐大典》在保存古代文献典籍方面的重要价值。

但是,到了清朝后期,清廷腐败无能,《永乐大典》管理不善,不断被窃失落。当时有些出入翰林院的官员为了窃书,上班时提着包袱,内裹衣服,下班时把这些衣服穿上,再将藏着所窃书籍的包袱偷偷带出。

堂堂衣冠,却干如此损公肥私的可耻勾当!特别是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和光绪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在北京的肆意掳掠,使《永乐大典》遭受空前的浩劫,或则被焚毁,或则遭抢劫,几乎丧失殆尽!

据袁同礼《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所载:劫后余烬,《大典》存于国内公私之手的已经寥寥无几,但是失落在欧、美、日等外国人手里的数量却比留存国内的多好几倍。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多年的积极搜集和整理,截至1959年止,共获得《永乐大典》原本215册,加上复制本等,合计得730卷,1960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其中有不少珍贵的古代文献资料。

《永乐大典》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内容丰富,辑录许多古代文化典籍,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充实的研究参考资料,而且,如前面所提到的,还可从中辑录出佚书遗篇,使古代典籍得以保存留传。

其次,作为一部类书,它在规模的宏大、内容的丰富、卷怢的浩繁、体例的创新等方面,都远远超越前代的类书,在当时世界文化之林也是居于前列的。它反映了我国明代文化高度发展的水平,是我们应该珍视、值得自豪的一座文化宝库。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明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上一个: 大西皇帝张献忠传奇:他真是一个杀人狂魔吗?

下一个: 明代艺苑争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牡丹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