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1920年7月,
蔡和森
与新民学会成员们在法国蒙达尼召开了五次会议,终于摸索出一条改造旧中国的道路,并积极写信告知了好友毛主席。
当时,旧中国蛮夷入侵、军阀混乱、处处暗流涌动,新思想与封建旧制相互碰撞,导致国家陷入一片混沌之中。
该如何拯救同胞、民族和文明,是每一个觉醒的青年都梦想寻找的答案。
有道是:“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不管身处中国何地,只要志趣相投总有相见的一日。
1913年,蔡和森在湖南第一师范遇到了挚友毛主席,二人共同创办了
“新民学会”
,并为我党初期吸纳了不少有志之士。
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赴法留学寻找革命之路逐渐在国内兴起,此时的蔡和森与毛主席分路而行,
他们一个去国外寻找革命真理,一个留在国内继续做新思想的领路人。
那么蔡和森在法国为中国革命做了哪些决定性的贡献?他在与毛主席的书信往来中都提出了哪些宝贵的建议?毛主席与蔡和森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说起赴法勤工俭学寻找革命之路,原是李鸿章之子
所开创的先河,待到蔡和森同志的时代,一切都变得异常迫切和需要。
在法国,蔡和森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思想和风土人情,那种被自由推崇着的豁达感,促使他迫切想要在这里找到一条帮助中国革命的道路。
于是他开始给毛主席写信,将其在法国的所见所闻都一并告知,同时还下定决心要学好法文,并弄懂各种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共产国际的本质和作用。
在此过程中,蔡和森爱上了马克思主义文学
《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等著作。
蔡和森开始疯狂痴迷这种思想,尝试着学习与翻译,
同时也梦想着中国革命也走出一条共产主义道路。
届时,周总理及小平同志也来到了法国,他们在勤工俭学之余,也开始在工厂和学校的门口传播新思想。
在这里,蔡和森与周总理及小平同志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旅欧组织,还在那里不断地为组织广纳人才。
“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部
。
原来,旧中国最初觉醒的那一批人,和率先选择创办“中国共产党”以及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人,始终是同一批……
届时,毛主席一边与蔡和森保持着书信往来,
一边研究其对中国共产主义道路的指导意见,还一边积极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关于中国为什么要走俄式共产主义道路以及如何创办中国共产党,蔡和森在信件中也为毛主席提了许多实质性的意见,并且受到了毛主席的极大认可。
蔡公言辞恳切,主席无一不应
这是共产主义正式走向中国的关键时刻。
1920年6月10日,蔡和森在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作品之后,便在旅法小组内部开始提议创建
“俄式共产党”
。
会议之后不久,蔡和森就向好友毛主席写了封信,并在信中详细阐述了创办共产党的必要性:
“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得社会主义真为改造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此外蔡和森还提出了行使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
言外之意,要想在中国实现俄式革命路线,必须通过“革命”和“战争”的手段来实现。
但战争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方法,中国首先需要确立的是一个领导中国革命的政党,如果必须是,则一定是“中国共产党”。
只有建立一个能够领导中国底层阶级的政权,才能号召无产阶级来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因此我们要“明目张胆地成立一个共产党”。
蔡和森的这番建议,和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毛主席是如何回复的呢?毛主席在收到蔡和森的信件之后,随即便当着湖南新民学会成员的面,大声诵读了起来。
而后又执笔书信一封,寄给蔡和森道
:“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新思想的年轻人,并不是完全主张同一种路线。
当蔡和森在法国蒙达尼与诸多学者一起开会之时,会议上就出现过两种不同的声音,并且还形成了两种派系。
以蔡和森为首的坚持用“革命”手段获得政权,而以同窗校友萧子升为首的则主张“温和革命”。
因此,蔡和森为了佐证自己的言论,这才接连写下两封信寄给毛主席,并深刻阐述了建党和创建无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
毛主席坚定地站在蔡和森这一方,但是一个新思想要想得到彻底地传播,是需要被接受和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
基于此,
蔡和森便在法国与周总理等人广纳志同道合之士
,与毛主席和陈独秀先生分别通信探讨如何建党,以及对党的性质和中心思想的确立等问题。
紧接着,就是坚持走“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代表人物,开始发挥重大影响力的时刻。
1921年7月,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着手筹备建党事宜,而后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都齐聚上海,准备见证共产党的诞生。
而毛主席作为湖南代表,也兴高采烈地参与了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当共产组织在国内的筹备活动基本完成之后,旅欧青年团的代表们,也悉数回国,蔡和森正也开始登上回国的轮渡....
奔波为革命,英雄总相成
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魄力与胸怀。
1921年12月,蔡和森回到国内,于第一时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
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
会议上,蔡和森被评选为中央委员,同时还担任文刊
《向导》
的主编,并为共产主义思想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届时,好友毛主席正在湖南,默默组织和壮大共产主义队伍,并领导工农运动。
毛主席和蔡和森虽然同党却不同地,虽职能不同,却都在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的前途,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3年6月,在党的第三次会议召开之时,蔡和森与毛主席纷沓而至,在广州共同商讨了与孙中山先生合作的事宜。
与此同时,蔡和森再次以高票当选
中央委员
,而毛主席也在蔡和森的支持下正式入选,并共同留在党内工作。
二人之间始终保持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他们共同主张“农民运动”,让“无产阶级”来领导中国革命。
他们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在蔡和森眼中,
毛主席是一位具备远见卓识和未来领袖能力的可塑之材。
在毛主席眼中,蔡和森是一位博学多才,深思熟虑,具有独特战略眼光的中央委员。
于是他们一个用笔杆子武装自己,向全社会输入共产主义思想的力量,一个身体力行,在上海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在土地改革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方面,蔡和森与毛主席的立场,始终保持着高度一致。
可惜的是,至“八七”会议结束之后,二人就因为各自的使命被迫分开行动,其间蔡和森还两次接受共产国际的召唤,奔赴莫斯科。
再回国时,毛主席早已开辟了江西地区并成立了武装部门,已经将二人几年前共同设立的革命目标进一步扩大。
那正是蔡和森极其向往的地方,他等不及想要与毛主席畅谈这几年的革命发展,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新指引。
蔡和森满怀期望地向党组织申请了前往瑞金参加革命的请求,
可命运却在这时,送了他一个致命性的转折。
1931年春,因为广东党组织遭到极大的破坏,党中央派蔡和森前往香港组织南方局工作,却不幸遭到奸人出卖,
最终被国民政府秘密杀害于广州监狱。
就这样,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倡导者和实践者,带着满身的光明,在阴暗的沟壑里沉溺。
毛主席万分悲痛,失去蔡和森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卸掉他的臂膀还要疼痛。
可革命本身就是要流血的不是吗?革命斗士陈延年、陈乔年懂得,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懂得,好友蔡和森也一定懂得....
就像毛主席说的
:“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他的使命就是为满目苍夷的祖国找到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蔡和森的使命完成了,剩下的就交给万千不肯屈服的无产阶级政党及斗士,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成为他们渴望的模样。
终于新的中国崛起了,那些年曾走过毛主席青春岁月里的爱人、友人、文人志士等,他们并没有被新中国遗忘,而是永远活在中华人民的记忆里、书籍里、博物馆里,永垂不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