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回(上)袁绍磐河战公孙,与正史无关。
上回说到讨董联盟瓦解,十八路诸侯互相攻伐抢占地盘。袁绍本无兵无马,是董卓任命其为渤海郡太守方才有了立足之地,韩馥同样,是董卓任命其为冀州牧方才成为一方诸侯,但是两人都起兵反董,还结成了联盟。冀州是北方大州,下辖九郡,渤海郡只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韩馥为袁绍的上级领导,简单来讲,韩馥为冀州省长,袁绍为冀州省辖下的渤海郡市长,但是这位市长竟打起省长的主意来了。
起初韩馥与袁绍结为攻守同盟,两人的分工是韩馥提供粮草,袁绍攻伐四方。同样的,袁术与孙坚也结为攻守同盟,袁术提供粮草,孙坚攻打四方。袁术怕孙坚做大,动不动就断其粮草,与此恰恰相反,韩馥没有给袁绍断粮,袁绍却先嘀咕了起来:“大丈夫纵横天下,何待人送粮为食!”
袁绍暗中写信给公孙瓒,约定夹击冀州,事成之后平分其地,公孙瓒得信大喜,即日起兵。与此同时,袁绍又密报韩馥,韩馥赶紧找智囊荀谌、辛评两位谋士商议,孰不知这两位谋士早已心属袁绍,竟劝韩馥将冀州让与袁绍。对于荀谌辛评各位可能稍有陌生,但说起二位的老弟那可是鼎鼎大名,一是荀彧,一是辛毗,此二人后续再详谈,目前单说韩馥。讨伐董卓时韩馥还挺有武略,一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听起来还有些英雄气概,合着潘凤一死,韩馥也吓破了胆,面对公孙瓒的进攻束手无策,慌忙去请袁绍。
此时的袁绍不过是虚张声势,就像韩馥的另外一位谋士所讲“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无奈韩馥不听,执意相请,而袁绍一入冀州,立即将重要岗位遍插心腹,架空韩馥。韩馥悔之无及,只得跑路。
公孙瓒见袁绍得了冀州,按照约定派老弟公孙越来商议分地之事,袁绍开始耍赖了,说:“可请汝兄自来,吾有商议。”公孙越不得已返回幽州,刚走到半路就被人杀害,公孙瓒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及韩馥都被袁绍耍了,于是尽起本部兵马杀奔冀州,要与袁绍决一雌雄,一场决定谁主冀州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两军屯于界桥,袁绍的军队以步兵弩兵为主,大将有颜良、文丑、麴义,公孙瓒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大将有严纲。以军队实力而言,公孙瓒的骑兵军团相当强悍。公孙瓒喜爱白马,常年在幽州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使其培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骑兵军团,这批军团尽骑白马,称为“白马义从”,一眼望过去,白茫茫一片气势逼人。白马义从是公孙瓒的杀手锏,也是韩馥惧怕的原因,然而这次它遇到了命中克星——麴义的伏兵。麴义对抗骑兵非常有一套,他不上去硬拼,而是等骑兵走近了专砍马腿,竟大破公孙瓒的骑兵军团。
为了增强故事性,也为了突出刘关张,更为了引出一位新英雄,《三国演义》将这场战争描绘地那是有来有回,悬念迭起。先是公孙瓒大战文丑,不到十余合,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紧追不舍,公孙瓒手下四员战将一起迎战,被文丑一枪刺死,公孙瓒又逃,文丑又追,直追的公孙瓒弓箭也没了,头盔也掉了,还是摆脱不了,紧接着马失前蹄,公孙瓒落马,文丑来刺,眼看就要活不成了,一位少年将军忽然杀了出来将文丑拦住,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公孙瓒部下来救,文丑这才退回。公孙瓒问少年姓名,答常山真定人,姓赵名云字子龙也!
第二天再战,先是公孙瓒的大将严纲被袁绍的大将麴义所杀,瓒败,麴义追击又被赵云所杀,绍败,颜良杀回,瓒又败,刘备、关羽、张飞来救,绍又败。各位朋友可能问了,刘关张早干啥去了?上回有说刘备得公孙瓒照顾,升任平原相,他到平原那儿发育去了,听说公孙瓒大战袁绍,一路紧赶慢赶算是赶上了。公孙瓒介绍赵云与刘备认识,这一介绍不打紧,俩人看对眼了。赵云老家常山郡是冀州的辖地,但他认为袁绍算不上英雄,于是改投公孙瓒,后来发现公孙瓒跟袁绍不过是半斤八两,直到遇见刘备,才有惺惺相惜之感,他对刘备讲:“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刘备答:“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
袁绍与公孙瓒战了多日,双方都非常疲乏。有人报知董卓,董卓差人劝和,两人趁此台阶互相议和了事。说是议和,实际上是公孙瓒败了,他劳师动众千里奔袭,没有得到半点好处,而袁绍经此一役却拿稳了冀州。
眼看兄长旗开得胜占领冀州,袁术急了,他现在不过南阳一郡,也想弄个州来发展发展,于给孙坚去信一封,曰“前者刘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谋也。今本初又与表私议欲袭江东。公可速兴兵伐刘表,吾为公取本初,二仇可报。公取荆州,吾取冀州,切勿误也!”究竟袁术孙坚能否如愿取得冀州荆州,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