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嬴政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各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而这个王朝就是秦朝。对于这个一统六国的功绩,嬴政很是为自己感到骄傲,他认为自己的这份功绩已经超过了备受人们赞赏的三皇五帝。于是,他给自己起了个称号,名为“始皇帝”,他成为了历史上“皇帝”这个称号的第一位使用者。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以雄霸天下之势,迅速统一六国创建秦朝,唐朝诗人李白将之称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于是神州大地上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也因此而感到极为骄傲,认为自己的功劳旷古未有,于是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叫做“皇帝”的尊号。
秦始皇接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秦始皇统一中原后,还为中国取了一个高贵又霸气的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这个名字便是“中华”,在《列子·黄帝》、《国语·晋语》中记载,华胥是炎黄之祖,世人皆称“炎黄子孙”。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意气风发,认为自己的中原地区还处在世界的中间,遂取“中”,功绩在“三皇五帝”之上,追溯至炎黄之祖,遂取“华”,即“中华”。
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霸气的人,毕竟他从小到大,遇到过很多常人眼中完全不可做到的事情,但他都是一路平推过去,从来没有任何的难事可以难住他,算是非常典型的“龙傲天”式样人物,所以他性格中的这种霸气也就很可以理解了,他做任何事情首先追求的就是霸气,在取名方面也是如此。
但“中华”二字在秦朝时也没有广泛传播,直至秦朝结束,汉朝建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文化快速发展,像“汉人”、“汉族”等,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使得匈奴北走,被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又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了汉朝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大兴儒学、推崇节气,开创了史上风化最美、儒家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看完上面有关“中”和“华”的解说,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秦始皇给中国取名为“中华”的原因了。“中”和“华”所代表的意思非常相近,因而这两者合并在一起便成了“中华”,中华和周边少数民族不断的发展融合,也就慢慢的形成了现在的中华民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