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获奖1角3分钱,为此倒霉20多年,现状如何

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获奖1角3分钱,为此倒霉20多年,现状如何

作者:未知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一次偶然的机会,位于中国西部骊山脚下的八千兵马俑破土而出,这一旷古奇观震惊寰宇,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1974年春天,西部大地陷入一片干旱之中,必须要有水,才能拯救逐渐枯黄的麦苗。麦子有收成,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过下去。为此,坐落于骊山脚下的西杨村,计划打井自救。

兵马俑的故事,也正是在此开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正是西杨村的农民,仅被奖励1角3分钱,非但没有因此得到多大好处,反而陷入了20多年的倒霉之中,这其中有着怎么的故事呢?

井里出现了“瓦爷”

西杨村决定打井后,生产队队长杨培彦,抽着旱烟围着村里的地转了一圈又一圈,他想找个打井的好地方。

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杨培彦才停下脚步,将烟蒂扔掉,还狠狠地跺了两脚,然后拿起镢头在地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杨培彦对随行的人说道:就在这打!

第二天早上,以杨志发为首的多名壮劳动力,拿着挖井工具,来到了画圈之处。根据计划,杨志发他们要发一口大口径的井,彻底解决靠天吃饭的现状。

尽管地上砂石林布,有时一镢头下去,甚至会火星四溅。然而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被干旱逼入绝境的农民。等到将砂石清理干净,挖井进度明显快了起来。

快到中午时,井已经挖了有将近一米了,杨志发却发现下面的土层,怎么变得坚硬了?杨志发抡起镢头使劲砸了下去,没想到竟然冒火星。

杨志发说道:咱们是不是挖到砖瓦窑上了。

同行的人回道:听老人说过,咱这一带过去有不少土窑,没准还真让咱们碰到了。

杨志发换了一把镐头,费了好大劲才终于将土层打穿。穿越了那层红土层,工程进度又提高了不少。

不到一周的时间,杨志发他们就挖了一个直径4米,深入地下4米的大井,距离震惊世界的兵马俑,仅有一步之遥了。

1974年3月29日,正在井里干活的杨志发突然喊道:啊,瓦爷!

“瓦爷”是当地土话,对泥塑神像的敬称,挖井的最忌讳挖出“瓦爷”来了。杨志发狠狠的吐了一口唾沫,然后将“瓦爷”放入框中,让人拎了上去。

井上面的人将“瓦爷”上面的土清理干净,才发现是一个陶制人头,形象不是民间神仙的样子,看起来有点恐怖。

这时人们就说到:这里肯定不是砖瓦窑,否则哪来的“瓦爷”,搞不好是神庙摊子。

农民多少都有点迷信,一听是神庙,都有点害怕。这时生产队队长说道:不管它是砖瓦窑,还是神庙,为了找到水,也要继续挖下去,这才是正事。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找到水,才能活下去。人们将精力再次放在挖井之上,虽然不断有陶俑出土,但已经没人大惊小怪了。

发现兵马俑第一人

晚上散工后,杨志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拿了一个陶俑头回家,决定研究下,这到底是何方神灵。

杨志发的妻子是小学老师,相对而言有点文化,当她看到这个陶俑头后,认为这不是神像,很可能是文物。

在妻子的劝说下,杨志发打算找个明白人问问,当时临潼县的水管员房树民正在西杨村,调查当地的水资源情况。

杨志发看来,房树民是大知识分子,没准能知道这“瓦爷”到底是什么?杨志发还真找对人了,房树民和县文化馆的干部是好友,从朋友那学到了不少文物知识。

当看到杨志发拿来的陶俑后,房树民立刻意识到,那口井下面很可能是一处遗址,具体是什么他也不好判断。

为此房树民找到杨培彦,让他先停工一天。第二天县文化馆来个三人,查看了挖出来的陶俑,当场被震惊了。经过初步推断,这些陶俑很可能是秦代的。

最终文化馆的人员,将散落的陶俑、陶片都收拢起来,并告诉杨培彦:这是极具文化价值的国宝,井不能再挖了,要将现场保护好。

后来经过权威专家发掘,八千兵马俑终于破土而出。为了表彰西杨村社员,县文化馆奖励了村里30块钱。

杨培彦决定每人记5分工做奖励,杨志发等人对此很满意,因为当时5分工相当于1角3分钱,也算是一笔意外之财了。

杨志发除了获得奖励外,还得到了一个荣誉称号,那就是“发现兵马俑第一人”。

倒霉20多年

杨志发并没有因为发现兵马俑大富大贵,反而因此倒霉了20多年。专家对兵马俑进行发掘后,第二年就计划建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杨村就在规划之内,只能集体搬迁。

刚开始时,西杨村发现了兵马俑,村民还感到挺光荣,不少人夸赞杨志发为“杨一镢”,一撅头能挖出国宝来。

可是当西杨村要集体搬迁,离开土生土长的故乡时,村民们开始愤怒了,他们大骂杨志发“因为30块钱,就把祖宗卖了”。

面对着村民的指责,杨志发有口难辩,他只好自认倒霉,这么多人挖井,为何偏偏是他第一个挖到陶俑的呢?

自1975年起,杨志发就离群索居,尽量和村民减少来往。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20多年,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才将杨志发从倒霉之中拯救出来,这个人就是克林顿。

克林顿和杨志

每月津贴8000元

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当他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后,立刻被恢弘壮丽的场面吸引住了。克林顿出人意料的问道:谁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他简直是个英雄。

场馆人员赶紧回答道:是一个农民,他叫杨志发。

随后克林顿问道,能否见一见杨志发,向他表达一下敬意。美国总统都这样说了,自然给他安排见面了。

杨志发倒霉了20多年,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克林顿见到他后,还提出要杨志发给他签字,像极了粉丝。

可是杨志发根本不会写字,只好画了三个圈代替。克林顿幽默的说道:你是中国最会画圈两个老人之一。

克林顿的到来,让杨志发再次成为众人焦点。为此博物馆安排书法家,亲自教杨志发练习签名,当地有关部门也任命其为博物馆的荣誉馆长,每个月发放8000元特殊津贴。

结语

杨志发出名之后,过上了好日子,足够安详晚年了,着实让人羡慕。后来西杨村的很多人自称自己才是“发现兵马俑第一人”,毕竟当初一起挖井的有不少人呢。

可是杨志发是被官方认可的“第一人”,他为了这个称号,倒霉了20多年,如今苦尽甘来,享受到了特殊津贴,过上了好日子,也是他应得的。

上一个: 《琅琊榜》谢玉,一个披着痴情外衣的枭雄

下一个: 古人知道攻城会损失惨重,为什么还要坚持,绕开城墙进城不行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