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个时期,不仅名将辈出,而且这些时期也经常出现在很多人议论的话题之中,那就是除了秦初、三国之外的秦末汉初之时。
当时楚汉相争期间,刘邦与项羽针锋相对,共同较量,也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英雄本色,除了这两位主角之外,还有一些配角也是非常出彩的人物。
比如说张良、韩信、萧何,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位,是仅次于“汉初三杰”的一位大将:英布。
英布是九江郡六县人,也就是如今的安徽六安,早年因罪而受黥刑,俗称黥布,吕后就曾经评价说: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
而在英布身上,有一些非常大的转折,而这些转折也贯穿了他的一生,甚至成为他人生最后的终结点。
秦末汉初的时候,英布带着军队,首先归属项梁,他凭着自己的骁勇善战,位列军中榜首,后来项梁战死之后,项羽杀宋义,楚怀王把项羽立为上将军,让英布等诸将归属项羽,这就有了故事的开端,而接下来的一系列转折,着实让人始料不及。
英布跟随项羽之后,有一段时间非常受器重,在很多问题上,项羽都把英布放在自己军队前锋的角色上,而英布也不负众望,给项羽立下了很多战功。比如说在英布率军打函谷关一带守军,从而直达咸阳,就立下不小的战功。
从这个时候来看,项羽旗下文有范增,武有英布,二人都是不世之才,项羽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英布似乎也遇上了一个明主。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由于项羽这个人过度自以为是,从不将他人放在眼里,范增屡屡献计,项羽都不采纳,后来陈平用奸计,导致范增也含恨离开。
对于项羽和英布这样一路从战场中杀过来的铁搭档来说,为什么刘邦一个小小的离间计就能将英布策反过来呢?
其实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刘邦策反是一个方面,而在刘邦策反之前,英布和项羽就已经貌合神离了。
当初,齐王田荣策反,项羽命令手下大将英布出兵,在齐地会师合攻齐,但英布却没有听从项羽号令,称病不去,只派了四千兵士去助阵。
而在此之前,英布又曾经在楚汉彭城大战的时候袖手旁观,新仇旧怨加在一起,这让项羽对这个曾经的得力部将非常不满,而两人关系也就有了一些隔阂。
刘邦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派“大聪明”能人隋和去策反英布,隋和摸清情况之后,就知道该怎么说服英布,在他的一番劝说之下,英布真的动心了。
但是隋和担心英布这样一个善变的人,万一在项羽的重压之下临时生变,那自己的策反行动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刚好那天,有一个项羽的使者来英布营中传达消息,隋和急中生智,就闯进英布的帐中,当着使者的面说到:“九江王已经归顺大汉,你们楚国凭什么向我汉军征兵。”
这一下就把隐秘的事情挑明了,迫使英布弄假成真,英布当时都愣住了,使者也气得起身就走。
英布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隋和又火上浇油说:“事情既然曝光了,你要赶快杀了使者,以免他回去通报,万一把项羽大军引过来大家都麻烦。”
这个时候英布简直是赶鸭子上架,没有犹豫的余地,就杀了使者,到了这里,刘邦策反英布的计划,就正式成功了。
直到后来,英布和韩信等人打败了项羽,项羽不久之后便在乌江自杀身亡。
故事发展到这里,虽然说英布是背叛了曾经的上司,但是如果从“胜者为王”的角度去看,也勉强算得上弃暗投明。
但是后来的事情又出现了转折,让人琢磨不透,那就是英布造反。
在公元前196年,吕后在萧何的支持下诛杀了淮阴侯韩信,而和韩信同样为西汉立下赫赫战功的战将英布,除了对韩信的死抱以同情之外,也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一种恐惧和不安。
当这种不安持续到彭越被杀的时候,再次扩大了,英布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除掉的对象。
因为当刘邦分封天下的时候,英布只属于异姓诸侯王,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裙带关系这个事儿,多多少少都会存在,没有点血缘关系,拿什么支撑感情呢。
而在这种情况下,英布琢磨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战胜恐惧的办法,那就是造反。
但是在英布起兵造反不久之后,就遭到了刘邦的追杀,最后英布在长江以南被杀。
对于汉朝的统一天下,英布、韩信等人立下的战功和付出的心血都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但是身处那样一个年代,在人性和时代的共同推进之下,似乎没有谁能够当一个幸运儿,而他们最终都演变成了时代的悲剧。
在历史的车轮下,他们也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人生,面对这幅情景,我们在同情惋惜的同时,只能感叹造化弄人,命运多舛。
文|墨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