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69,《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12,欢迎收看。
依靠南北士族建立起来的东晋王朝,从一开始就充满着各种矛盾。除了阶级矛盾以外,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多种矛盾。
01、南北士族地主之间的矛盾
王导调和南北士族矛盾,使东晋王朝得以建立。但南北士族地主之间矛盾依然存在。在政治上,北方士族占据了高官显位,南方士族所任的官往往只有虚名,并无实权。即使像顾荣、贺循这样的名士,也只是担任一些清闲的官职。
南方士族对于过江的“亡官失守之士避乱来者,多居显位”,让他们来“驾驭”自己,是不能忍受的。
在经济上,江南的膏壤沃土,早已为南方士族所占据,北方士族南下,在“无田何由得食”思想指导下,也必然会与南方士族在争夺土地和劳动力上引起矛盾。
我们举一个不著名的小地主孔灵符为例说明。孔灵符身无一文的逃到江南,但不久就在永兴(浙江萧山)拥有一个周围十六公里的庞大庄园,包括260亩农田,两个山岭和九所菜园。孔灵符不过是一个官员的弟弟而已,本身还不是官员。
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断其他干万个孔灵符和千万个比孔灵符更有势力的人,所加到土著身上的迫害。
义兴大族周勰的起兵是南北士族矛盾的集中表现。
在东晋建立以前,义兴大族周玘的“三定江南",稳定了江南政局,为东晋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但周玘没有受到重用,只得了一个吴兴太守的职位,因此怀恨在心,密谋起兵,结果事情败露,忧愤而死。临死对儿子周勰说:“杀我者,诸伧子也,你能报仇,才是我的儿子。”
建兴二年(314),周勰果然联合了一些南方豪强,以讨王导、刁协为名,起兵反晋。
东晋政府很快把这一叛乱镇压下去。但晋元帝考虑到周氏是江南的强宗大族,在吴人中有很大势力和声望,不敢深究。
王导为了缓和南北士族矛盾,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郡县,安置北方流亡士族。这使冲突有一定缓和。
02、皇权与大族的矛盾
东晋与西晋虽然都代表世家大族的利益,但西晋司马氏王室力量还比较强大,士族还得依附于皇权。东晋则不同,司马睿"匹马济江",他立国所依靠的是南北大族;东晋政权是参与和支持建立这个政权的几个大族的联合专政。
支持东晋的南北大族中,先后交替执政的有王(导)、庾(亮)、谢(安)、桓(温、玄)四大家族,皇帝的权限很小。“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就是东晋政治的特点。
这样,皇权与大族之间必然产生矛盾。
东晋初年,王导为丞相,执政于朝内,王敦为大将军、江州、荆州牧,握有重兵,驻守荆州。
扬州是京畿所在,为立国的根本,三吴(即吴郡、吴兴、会稽三郡合称)地区又是重要经济区,国家赋役主要依靠这里;
荆州(治江陵,据湖北、湖南等地)位居上游,驻有重兵,防卫北方少数族南下,也构成对下游的威胁。
王氏兄弟的专权,引起了晋元帝的不满。为了加强和维护皇权,司马睿一下子十分推崇申不害和韩非子">韩非子的学说,又重用寒门出身的亲信刁协、刘隗、周顗、戴渊等人。这些人都主张“崇上抑下”,维护皇权。
大兴四年(321),晋元帝采纳刁协、刘隗建议,征调扬州诸郡的僮客为兵,名义上为了讨伐石勒,实际上是企图建立一支对付王敦的军事力昼。
晋元帝疏远、抑制王氏兄弟势力,引起王敦不满。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诛刘隗,清君侧”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
王导的思想与王敦不同。他深知在当时南北对峙局势下,只有维护司马氏帝室才能稳定局面。他主张“镇之以静",就是在皇权与大族之间搞平衡,对于任何一方要打破这一平衡,他都反对。刘隗、刁协要加强皇权,他反对;王敦企图代晋,他也反对。
因此,王敦起兵诛刁、刘,他赞成,但王敦要推翻司马氏,他就要反对。他认为王敦要代晋是“非人臣之事也”。其他一些与王导有类似思想的大族也反对王敦。
所以,由于王导和朝官们的消极抵抗,322年,当王敦攻陷建康后,也只能把司马睿所有的亲信大臣杀了个净光,但仍维持司马睿的帝位。然后,退回武昌。
太宁二年(324),重病在身的王敦为了加紧篡位,又以诛杀温峤为名,起五万精兵直奔建康而来。新即位的晋明帝司马绍虽说有点慌,但却一点也不怕,立刻发诏令讨伐,并假传王敦已死,以振奋人心。
不久,王敦因病无法亲自指挥战争,结果一败再败,最终急火攻心,一口气没上来,真的死了。其部下顿如散沙一般,被东晋军队各个击破。
王敦之乱就此平定。
03、士族与庶族的矛盾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东晋政权竭力维护和满足门阀士族的利益。士族有侨姓、吴姓之分,侨姓指北方流亡大族,吴姓是土著大族,侨姓地位高于吴姓。
士族通过九品中正制操纵选举,垄断中央和地方各种要职。官职有清、浊之分。一些悠闲而不负实际责任的官,如秘书省官属、东宫(即太子)的官属,都由士族担任;他们由秘书郎、著作郎作为进身官,升迁很快,可以直升到吏部尚书、尚书仆射、尚书令、中书监、中书令等。
而办理实际事务的官,即低级的浊官,照例由庶族寒门担任。
在经济方面,大族可免除赋役,按官品广占土地,并将荫庇人口的数字比西晋更为放宽,一、二品官由以前的荫佃客15户增加到40户,三品官由以前的10户增加为35户,其他各品也相应增加,九品官由1户增加为5户。
在法律上,公开宣布大族不受法律约束。例如大族抢劫石头(今江苏南京西)仓米100万斛,却只处死管仓的小吏来塞责。
士族高门与庶族寒门之间不能通婚,车服器物都有严格区别。
总之,士族有种种特权,而庶族寒门没有,这就引起了他们的不满。“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士族与庶族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
东晋统治者内部的种种矛盾,引起东晋政局的不稳,也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加深了阶级矛盾,最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两晋南北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