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南谚语“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是什么意思?

作者:未知点击量:211  来源:历史知识网

在明朝、清朝时期,江南一带流传着一句谚语:“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湖州是一个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南浔是隶属于湖州的一个镇,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人们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句话,形容了明、清时期南浔的富庶繁荣。

江南谚语“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是什么意思?

南浔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因盛产优质的“辑里湖丝”,从宋朝时期开始,就成为了江南地区屈指可数的雄镇之一。“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美誉不胫而走。到了清朝晚期,随着上海的开埠,南浔更是成为“辑里湖丝”的贸易重地。大批广东商人云集于南浔开设“广庄”,将“辑里湖丝”运到上海,再通过海运的方式,销售到欧洲。后来,南浔商人加入进来,逐渐取代了广东商人的位置。

柔润洁白的湖丝一船船运出去,换回来白花花的银子。南浔商人赚得盆满钵满,个个腰缠万贯。其中,最有钱的几十个南浔商人,被誉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江南谚语“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是什么意思?

所谓“四象”,指的是家产在1000万两银子以上的4位南浔商人;所谓“八牛”,指的是家产在500万—1000万两银子之间的8位南浔商人;所谓“七十二金狗”,指的是家产在100万—500万两银子之间的72位南浔商人。家产不足100万两银子的南浔商人,则没有资格上这个名单。

就按照最低标准粗略算一下,光是这84位顶级南浔商人的总资产也超过了1亿两银子。用“富可敌国”四个字来形容南浔商人,一点都不过分。

在中国古代,商人们赚钱后一般会干两件事,一是购买田地,二是修建豪宅。由于南浔的许多田地都用来种植桑树了,没有多余的田地供他们购买,他们便在南浔镇上修建了众多豪宅。

在南浔镇的豪宅群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南浔镇首富刘镛修建的小莲庄。

江南谚语“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是什么意思?

小莲庄位于南浔镇西南万古桥西,北临鹧鸪溪,是刘镛的私家园林。刘镛和他的后代花费了40年时间来精心打造小莲庄。为什么叫小莲庄呢?这是因为刘镛非常仰慕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在湖州修建的莲花庄,便命名为小莲庄。

小莲庄占地面积约27亩,以荷花池为中心进行布局,形成了内园和外园。小莲庄有着气派、幽深、秀美、别致的风格。2001年,小莲庄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小莲庄的东边,隔河而望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嘉业堂藏书楼。

江南谚语“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是什么意思?

嘉业堂藏书楼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修建,历时4年,耗费了12万两银子,占地20亩,收藏了大量古籍珍本,鼎盛时期藏书达到了50多万卷。有一年,刘家给光绪皇陵捐了一大笔钱用来种树,末代皇帝溥仪亲笔为嘉业堂藏书楼题写了“钦若嘉业”匾额,予以表彰。

现在,“钦若嘉业”匾额还挂在嘉业堂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已是浙江图书馆的一部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浔镇还有一处游人必去的地方,即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宅”的张石铭旧宅。

江南谚语“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是什么意思?

张石铭是南浔四象之一的张颂贤的长孙,本身也是一个富豪。张石铭考中过举人,是一位藏书家。他和后代们在南浔镇修建了一大片宅子,由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组成,中西融合,风格独特,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宅”。

张石铭旧宅占地面积近10亩,为五落四进布局,有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末年,西风东渐。南浔镇上的豪宅,大多数都带有明显的西式建筑风格。张石铭旧宅如此,另一家刘氏梯号也是如此。

刘氏梯号的主人叫刘安泩,是刘镛的第三子,曾经做过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刘氏梯号是一片中西式建筑群,因为外墙由红砖砌成,南浔镇的乡邻们都称之为“红房子”。

江南谚语“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是什么意思?

南浔镇除了盛产富豪外,还走出了一位非常有名气的政治人物——张静江张静江是张颂贤的孙子、张石铭的堂弟。现在,南浔镇上有一座张静江故居,位于东大街上,为三进五间布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南浔镇的老街小巷里,还有著名的百间楼,蜿蜒地分布在沿河两岸,有100多间,是明朝礼部尚书董份留下来的家产。

一个小镇拥有如此多的豪宅,不光是湖州,在中国都十分罕见。难怪人们会说“湖州一座城,不及南浔半个镇”。

上一个: 匈奴鲜卑蒙古困扰中原两千年,到清朝为何就不行了?

下一个: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怎么流传到故宫博物院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