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年中,在集中全力将曹操赶出汉中的同时,刘备特别委派宜都太守孟达向东三郡地区发动进攻。随后,刘备又派义子刘封进行东三郡,协助孟达作战。在刘备自称汉中王之际,刘封和孟达也占据了东三郡,为刘备完全控制汉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从汉中沿汉江东下?" />
不过,就在一年过后,东三郡却突然换了主人。原来,自关羽覆亡之后,孟达就一直担心刘封会将拒绝支援关羽的责任都扣在自己的头上,于是便率部投降了曹魏。孟达的投降,令曹丕非常高兴。曹丕不仅亲自召见孟达,还委任其为散骑常侍之职。随后,曹丕又命孟达与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一起率部向刘封控制的东三郡发动进攻。经过一番血战,东三郡落入曹魏之后,刘封兵败返回成都,不久后被刘备赐死。至此,短短一年之内,东三郡地区历经了两次战事。而在六年后,该地又爆发了一次大战。对战的双方是孟达与曹魏名将司马懿。那么,东三郡究竟在哪、它又有哪些特殊之处呢?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从汉中沿汉江东下?" />
东三郡,其实是西城、上庸、房陵三郡的统称,原本都是汉中郡的辖区。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从张鲁手里夺取汉中后,将汉中地区一分为四:将汉水流域的汉中盆地,设为汉中郡,下辖南郑、成固、褒中、沔阳四县;以西城为中心的安康盆地,设为西城郡,下辖安阳、西城两县;以上庸为中心的堵水流域,设为上庸郡,下辖锡、上庸两县;以房陵为中心的南河流域,设为房陵郡,仅有房陵一县之地。这即是东三郡的由来。从地理位置来看,上庸郡涵盖了如今的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竹溪县和十堰市郧阳区的南部地区;房陵郡涵盖了如今的湖北省十堰市的房县、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部分地区。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从汉中沿汉江东下?" />
东三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该地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是荆州和益州的结合部,北接益州的汉中郡,东连荆州的襄、樊重镇,北抵关中平原的中心长安,南面是秭归峡江天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也是为什么刘备会派刘封和孟达夺取该地的重要原因。作为蜀汉集团而言,占据东三郡后,向北出兵可以直攻曹魏集团在西部的中心长安,切断中原与西北地区的联系,直接将雍、凉二州收入囊中;向东又能直取曹魏集团在荆州的军事重镇襄阳和樊城;向东北方向进军,可以直插曹魏集团的心脏颍川郡(即如今的河南省许昌市)。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从汉中沿汉江东下?" />
图-俯瞰许昌古城
作为蜀汉集团的头号谋士,诸葛亮对于东三郡地区的重要性早就有所认识。蜀汉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诸葛亮命孟达昔日好友李严写信对孟达进行试探。随后,诸葛亮自己又多次写信给孟达。经过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孟达的态度出现重大转变,明确表示愿意重回蜀汉。然而,就在孟达归顺蜀汉的前夕,其图谋被曹魏察觉,时任骠骑大将军的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孟达的驻地新城,干净利落地斩杀了孟达,令诸葛亮重夺东三郡的愿望落空。在此后六年的北伐之战中,诸葛亮一直从陇右地区出兵,将目标对准广袤的西北地区,从未向东三郡这个战略要地发动过进攻,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大致上有三个原因。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从汉中沿汉江东下?" />
首先,经过孟达事件后,诸葛亮对于曹魏荆州援军支援东三郡有所顾忌,担心一旦向东三郡发动进攻,曹魏强大的骑兵部队会立即赶来进行增援。面对曹魏的步军或水军,诸葛亮尚且有一些把握,但对付曹魏的骑兵,诸葛亮毫无胜算。故此,诸葛亮也不敢轻易用兵。
第二,占领东三郡并不符合诸葛亮的战略战术。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逐步蚕食曹魏的土地、抢夺更多的人口是既定战略。同时,一旦遇到战事不利或曹魏主力增援等意外情况,蜀汉大军也很容易全身而退。但在东三郡地区,这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从汉中沿汉江东下?" />
第三,即使拿下东三郡也将面对很多难以预料的复杂局面。假如诸葛亮拿下了东三郡地区,不但曹魏在荆州地区的襄阳和樊城这两处战略重镇将面临严重威胁,老巢许昌也很有可能遭到蜀汉大军的突袭。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曹魏势必集中全力夺回东三郡。这样硬碰硬的消耗战,是国小力弱的蜀汉所承受不起的。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从汉中沿汉江东下?" />
除此之外,诸葛亮拿下了东三郡,还将面临另外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如何处理与孙吴之间的关系。通过东三郡,诸葛亮不但可以向曹魏发动进攻,同时也可以从东南方向向孙吴控制的荆州地区发动攻势。一旦孙吴对诸葛亮的意图出现怀疑或误判的话,蜀汉大军必将重蹈当年关羽丢失荆州的覆辙,孙刘联盟必将遭遇更加严峻的考验。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从汉中沿汉江东下?" />
诚然,东三郡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却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于生性谨慎的诸葛亮而言,自然是不会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贸然向东三郡发动进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将向孟达发动进攻时不愿出手相助的原因之一。
参考书籍:《三国志》
上一个: 春秋战国的韩国,与现在的韩国有关吗?
下一个: 隋唐之中日友谊的使者:鉴真和阿倍仲麻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