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1536,图片5张,阅读时长约5分钟
对清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清朝立国之初,皇帝的生育能力非常强大,动不动就生育二十几个皇子皇女,康熙皇帝的子女总数更是达到了55个。顺治皇帝只活了23岁,也生了14个皇子皇女。但是,到了清朝中期以后,皇帝们的生育能力就越来越差了,子女总数直线下降到个位数,甚至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3代皇帝都没有生育一男半女,等于是交了白卷,以至于选择皇位继承人都非常困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者专家和历史爱好者进行了各种分析和猜测,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最近,又有一种说法流传于网络。这种说法认为,清朝皇帝生育能力越来越差的原因,是由于修建紫禁城时采用了鎏金工艺,产生了大量的汞蒸气。汞蒸汽对人的肾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容易引发肾功能衰竭和不育症,从而造成皇帝生育不了子女。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一件事:什么是鎏金工艺。
鎏金工艺又叫火法镀金,是一种古老的镀金工艺,早在春秋末、战国初,就出现了鎏金器物。山东曲阜出土的鎏金长臂猿,便是春秋末、战国初的器物。
鎏金工艺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首先,用加热的办法将黄金溶于水银中,形成浆糊状的合金。再将合金均匀地涂到干净的金属器物表面。当水银挥发后,黄金与金属表面固结,形成一层金黄色镀层。
用鎏金工艺得到的金黄色镀层,具有光泽明亮、致密纯净、不含杂质的特质,显得非常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符合皇家气质。所以,历朝历代皇宫的装饰器物中,或多或少都会用上鎏金工艺。
清朝在入关之前,日子过得很是紧巴,没有多余的钱花在装饰器物上。清朝入关后,继续将紫禁城作为皇宫。这时候的紫禁城,已有两三百年历史,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于是,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分别对紫禁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修建。在这两次大规模修建中,的确使用过鎏金工艺。现在故宫博物院随处可见的鎏金铜缸,便采用鎏金工艺制造而成。
鎏金工艺有那么多的优点,就没有缺点吗?当然有。鎏金工艺的致命缺陷是会产生汞蒸气。
鎏金工艺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水银,是化学元素汞的俗称。鎏金过程里会产生大量的汞蒸气。众所周知,汞蒸气具有剧毒,名列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3类致癌物清单。因此,在鎏金的过程里,的确充满危险。比如,在19世纪初,俄罗斯建造规模空前的圣艾萨克大教堂时,曾经大规模使用鎏金工艺,一共用去了400公斤黄金,在鎏金时有60个制造工人死于汞中毒。
但是,鎏金工艺最危险的流程仅限于鎏金过程。当鎏金过程结束后,汞蒸气已挥发殆尽,只有极其微量的汞会残余在金属器物里,不足以产生能够影响人体健康的汞蒸气。这就是说,鎏金工艺伤害的是制作工人,而非使用者。清朝皇帝就算天天接触鎏金器物,也不会产生什么危害。
同时,紫禁城里的并没有大面积使用鎏金工艺的地方。就目前故宫博物院的现状而言,只有前面提到的铜缸和宫殿宝顶会使用鎏金工艺。宫殿宝顶和铜缸都位于室外,宝顶还在远离人员的屋顶,蒸气很快就会挥发出去,不至于影响人体健康,更别说伤害到皇帝的肾功能了。
鎏金工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形成金黄色镀层后,能够保留很长的时间。这是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环境下的氧化过程极其缓慢,不会生锈。所以当鎏金工艺完成后,就会一劳永逸,不需要再次施工。这就杜绝了再次施工对人体的伤害。
综上而言,清朝皇帝生育能力越来越差的是罪魁祸首,不能是鎏金工艺。否则的话,我们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大规模修建紫禁城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有为数众多的子女;而几乎没有修建紫禁城的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却一个子女都生育不出来。更何况,宣统皇帝活了61年,其中只有16年(1908年—1924年)生活在紫禁城。
清朝皇帝不孕不育的锅,轮不到鎏金工艺来背。
上一个: “折色充俸”的制度是怎样诞生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