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腊八节来了,你们家的腊八粥,该是香味四溢了吧?
我一边喝腊八粥,一边想起了金庸先生的《侠客行》。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侠客行》的知名度不高,却是一部很特别的武侠小说。小说里面,每隔十年,侠客岛就会派出赏善罚恶使,以喝腊八粥的名义邀请中原武林各门派掌门人前往侠客岛。由于所有的掌门人都有去无回,杳无音信,江湖人士对神秘的侠客岛和腊八粥闻风丧胆。
侠客岛上的腊八粥长什么样子?
石破天被赏善罚恶使邀请到侠客岛后,第一次见到了腊八粥:只见热粥蒸气上冒,兀自有一个个气泡从粥底钻将上来,一碗粥尽做深绿色,瞧上去说不出的诡异。本来普通的腊八粥内所和的是红枣、莲子、龙眼干、赤豆之类,但眼前粥中所和之物却菜不像菜,草不像草,有些似是切成细粒的树根,有些似是压成扁片的木薯,药气极浓……
侠客岛上的腊八粥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龙岛主解释说:“这碗腊八粥外边倒还不易喝到,其中最主要的一味‘断肠蚀骨腐心草’,要开花之后效力方着。但这草隔十年才开一次花。我们总要等其开花之后,这才邀请江湖同道来此同享,屈指算来,这是第四回邀请。”
用“断肠蚀骨腐心草”来制作腊八粥,还真够惊悚的。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腊八粥,就没有这么麻烦。一般来说,腊八粥的主要材料有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以及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各种豆类。各地根据地方风俗习惯的不同,又会添加菱角米、栗子、桃仁、杏仁、瓜子、松子、葡萄等材料,炖在一起,丰富营养,调节口味。
腊八粥,是中国一种传统食物,据说与佛教文化有关。
宋朝钱塘籍贯文人吴自牧撰写的《梦粱录》卷六中记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家。”
清朝嘉庆年间的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籍官员李福写过一首诗《腊八粥》:“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当佛教文化传到中国后,中国逐渐有了制作和食用腊八粥的传统。
在宋朝时期,中国大江南北已经形成了在腊月初八这天喝腊八粥的风俗习惯。每逢腊月初八,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一锅腊八粥,“煮赤豆作糜,昼夜阖家同餐,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至襁褓小儿及僮仆皆预”。
大诗人陆游在晚年时,赋闲在家。由于生了病,没有食欲。腊月初八到了,邻居送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给他,他喝了之后,立即变得精神抖擞,感觉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这时候,不光是邻居之间相互馈赠腊八粥,连皇帝都会赐给文武百官腊八粥,以示亲近、笼络之意。元朝文人孙国敕的《燕都游览志》中提及:“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元朝皇帝赐给百官腊八粥,是在模仿宋朝的做法。
到了明朝,官方对如何过腊八节有了明文规定,据《明史·礼志》记载,腊八节是与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相提并论的重要节日。每到这一天,皇帝会在奉天门赐百官宴,使用各种礼乐,十分热闹。明成祖朱棣当皇帝后,对这一仪式进行了简化。百官宴改在午门外举行,不使用礼乐。
在百官宴上,君臣吃的食物除了各种珍馐美馔外,还有应节食物腊八面。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赐百官食”条中记载:“腊月八日吃腊面。俱光禄先期上闻,凡朝参官,例得餍饫天恩。亦太平宴衎景象也。”君臣在百官宴上“呼啦啦”地吃腊八面,那场面一定很壮观。
至于普通老百姓,还是吃腊八粥吧。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了京城地区的腊八节风俗:“宛俗以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杂五谷米并诸果,煮为粥,相馈遗。”
在清朝时期,每到腊八节,朝廷会在雍和宫用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熬煮腊八粥,经过喇嘛僧人诵经后,然分发给各位王公大臣。《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
雍和宫熬煮的腊八粥一共有6锅。第一锅敬献给佛祖,第二锅献给皇帝,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官员和封疆大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施舍给京城里的穷苦老百姓。
也算是皆大欢喜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