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脍炙人口的影视剧里,乾隆皇帝风流潇洒,动不动就带着一帮才子、美女外出游玩,留下许多精彩的故事。这些都是假的。在真实历史里,乾隆皇帝的日子远没有这么潇洒。
乾隆皇帝尝了后潸然泪下" />
特别是当各地发生各种洪涝灾害时,乾隆皇帝往往忙得焦头烂额,想方设法开展赈灾工作。毕竟,乾隆时期的清朝,中国还处于农业社会,上上下下几乎都是要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薄弱。
如果老百姓都饿死了,乾隆皇帝他老人家也得喝西北风不是?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安徽太湖县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水灾,直接导致当地的粮食减产甚至绝产。乾隆皇帝收到当地官员的情况汇报后,下令开展赈灾。可是,由于那时候交通、通讯极为落后,地方官员层层汇报上去,乾隆皇帝的命令再从京城传到地方上,一来二去总是要耽搁一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老百姓吃完了家里存放的余粮,再向富户借粮,直到借贷无门,快要没有东西吃了,不得不到处寻找食物。村子周边的草根、树皮等都被他们吃光了。
乾隆皇帝尝了后潸然泪下" />
就在这时候,老百姓意外地在附近的唐家山挖草根时,发现了一种黑色类似于大米的东西。老百姓如获至宝,将这些黑米混合在其他粮食里面,一起勉强果腹充饥。令人欣喜的是,黑米在这一带很多,短短半个月时间老百姓就挖出了1万多斤。他们就靠这1万多斤黑米,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当地方官员收到乾隆皇帝的命令,开展赈灾工作时,发现老百姓已经依靠自己度过了饥荒。地方官员也很高兴,将情况汇报上去。乾隆皇帝知道后,觉得很奇怪。他担心地方官员忽悠自己,便发出指示,命令地方官员将这种黑米送到京城来。
乾隆皇帝尝了后潸然泪下" />
乾隆皇帝收到地方官员呈上来的黑米后,好奇地煮熟后尝了一口。一尝之下,他才发现这黑米是早已变质(碳化)的大米,根本就不能食用。乾隆皇帝马上想到,就是这种不能作为食物食用的黑米,让灾民们度过了灾荒,可见他们的日子有多艰难。
乾隆皇帝潸然泪下,写了一首御制诗:“草根与树皮,穷民御灾计。敢信赈恤周,遂乃无其事。兹接安抚奏,灾黎荷天赐。穵蕨聊糊口,得米出不意。磨米搀以粟,煮食充饥致。得千馀石多,闻非村居地。县令分给民,不无少接济。并呈其米样,煮食亲尝试。嗟我民食滋,我食先堕泪。乾坤德好生,既感既滋愧。感愧之不胜,遑忍称为瑞。邮寄诸皇子,令皆知此味。孙曾元共识,爱民悉余志。”
乾隆皇帝尝了后潸然泪下" />
在这首御制诗里,乾隆皇帝批评了省、府、县三级地方官员无所作为,“敢信赈恤周,遂乃无其事”,以至于让老百姓不得不上山挖草根、树皮充饥糊口。有的地方官员拍皇帝的马匹,称这些黑米是上天降下来的祥瑞,“此项挖出黑米,或系从前窖藏之物,但唐家山并无人民居住。或竟系天地生出,以济饥民口食,亦未可定。”乾隆皇帝认为,面对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的灾情,实在不忍心称之为祥瑞。
乾隆皇帝非常注重对皇子的教育。为了让皇子及早体会到民生艰难、民间疾苦,不至于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乾隆皇帝专门将地方官员送上来的黑米,寄给几位成年皇子。
乾隆皇帝尝了后潸然泪下" />
同时,乾隆皇帝还将自己的御制诗批复给地方官员:“览奏,俱悉汝所奏窖米事,成诗一章,汝与属吏皆应知此意,实心爱民。钦此。”乾隆皇帝希望他们能体谅到自己的一片心意,真心实意地爱护老百姓。
乾隆皇帝从小就在深宫里长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有在农村锻炼过。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农民生计的艰辛有一定了解,对底层农民抱有同情、仁爱之心。当他还是一名皇子时,有一年陪同父亲雍正皇帝前往谒陵打猎,看到农民在田野里挥汗如雨地劳作,感慨万千,写下诗句:“吾闻四民中,惟农苦莫若。有年谷价低,歉年委沟壑。即今丰稔收,租重主人索。益信为政者,仁民最先著。”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能够在黑米事件里为老百姓一掬同情之泪,倒也不是刻意而为。
上一个: 襄阳易守难攻,为何古代没有成为都城?
下一个: 毛泽东三救习仲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