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俘获艾森豪威尔的中式快餐,中国人却“没听说过”?

作者:未知点击量:505  来源:历史知识网

尽管李鸿章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谴责“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相信美国报业能对华人劳工施以援手,取消排华法案”,并未对《排华法案》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他在访问过程中有意避开美国西部,“不希望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选择从加拿大温哥华而非旧金山回国。大清第一位高官的到来还是在纽约城掀起了一股“中国热”,1896年8月26日,纽约市市长威廉·斯特朗任期内第一次探访唐人街即说明了一切,反正报纸里大肆宣传“用李鸿章的大厨最钟爱的食谱,做一桌原汁原味的中餐”,对中餐知之甚少的记者们以讹传讹地将“炒杂碎”列入“必吃榜”,大概炒杂碎是他们唯一了解的中式食物,还刊载了食谱:

将一定量的芹菜切碎,再将干香菇泡发,切入些许生姜。将鸡杂放入花生油中炒到微熟,再加入其余原材料和水混炒。最好吃的料子是猪肉片和干墨鱼块以及在潮湿环境下发芽的大米。除外还应该添加一些酱汁和花生油给这锅油腻的食物调色。接着,你就可以尽情享用了。倘若你能消化得了,就肯定可以像李鸿章一样长寿。

事实上,少有人去考证李鸿章吃没吃过这道菜,中餐馆的老板当然不会放过让他代言炒杂碎、使中餐馆走出纽约唐人街的机会,好奇者涌入中餐馆一探究竟,有媒体夸张表示,尝过杂碎魔幻味道的美国人会立即忘掉华人的是非,“突然之间,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猛然高升,摧垮他的意志,磁铁般将他的步伐吸引到勿街(Mott Street,纽约唐人街的一条街)。”

主打炒杂碎的中餐馆反而越开越多,遍布纽约各个区域,这也是当时华人的生存策略,要么开餐馆,要么开洗衣房,不会对白人男性的工作造成威胁,结果是每位厨师做出的炒杂碎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店会根据食客反馈调整“炒杂碎”的搭配,除了内脏被替换成肉类或海鲜外,配菜多为豆芽、竹笋一类,味道的关键“取决于倒在炖锅中的蘑菇和神秘的黑色或褐色酱料(即酱油),不管它是什么东西,是一种很提味、很有劲的调料”。

当时一碗杂碎价格在15—25美分之间,制作快捷,便宜、美味又饱腹,它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市场上的定位相当于今日麦当劳、肯德基,是办公室和商店中低阶层男女职员午餐的主要选择,梁超1903年游历美国时发现,仅纽约一隅,杂碎馆三四百家,凡杂碎馆之食单,莫不大书“李鸿章杂碎”“李鸿章面”“李鸿章饭”等名,全美华人以杂碎馆维生者三千余人。“因西人崇拜英雄性及好奇性,遂产出此物。⋯⋯然其所谓杂碎者,烹饪殊劣,中国人从无就食者。”

梁氏此话对了一半,炒杂碎源于中国无疑,概因它太过家常和笼统,适应美国人趣味后越来越美式,乃至收获一众拥趸,最有名的当属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频繁光顾位于华盛顿特区哥伦比亚大道上的孙记杂碎馆(Sun Chop Suey Restaurant),每次必点鸡肉杂碎,当选总统后仍不时光顾,出于安全考虑,联邦调查局对餐馆的每一位员工做了安全调查。

就连美国大兵也被炒杂碎(军队食堂常用菜)所俘获,二战期间,他们开赴中国,想在重庆吃顿炒杂碎,遍寻无果,当地一家餐馆便打出广告,说供应地道的旧金山式的炒杂碎,一解口馋。这不是美国人第一次找杂碎碰壁,有人1932年给美国报纸写信抱怨“几乎把每个中国人力车夫的腿都跑断了,也没打听到这道菜,在中国压根就没人听说过”,此时炒杂碎在美国风靡近40年,于中国却毫无存在感,就像是“中国人跟世界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出口转内销”的杂碎在中国市场压根不被看好,1928年,北京一家杂碎店关门的消息上了美国报纸,因为“在北京没有足够的美国人来支撑杂碎馆生意”,“许多喜爱中国食品的美国人听说北京唯一的一家杂碎馆关张了,都感到很震惊,也很惊诧中国城市的普通老百姓对炒杂碎一无所知。”

上一个: 钓鱼山击毙蒙古大汗!南宋顶住了蒙古的两次大规模进攻

下一个: 古代睡觉的枕头为什么是陶瓷枕 古人睡觉不会不舒服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