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字数:1519,阅读时间:约8分钟
苗沛霖:穷秀才出身!不精通历史?可淮北能找到一个抄书的地方?" />
晚清枭雄苗沛霖是那种特别嚣张的暴发户,是那种手里有了俩糟钱就想把自己照片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种人。这并不奇怪,他58岁时还是一个在乡下教书的穷酸秀才,临终时却已经在清朝和太平天国两边都混到了极致,自诩为朱元璋和曹操第二。你说他不懂历史吧,不少历史典故他还是知道的;你说他精通历史吧,不少网友就已经怀疑他有没有仔细读过《史记》,甚至怀疑他秀才的含金量。老苗文采上有两把刷子那是一定的,但老苗不精通历史那也是肯定的,因为他真没这个条件。
苗沛霖:穷秀才出身!不精通历史?可淮北能找到一个抄书的地方?" />
咱们的老祖宗首先发明了印刷术不假,但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要想做到学识渊博精通文史,还真的比较困难,从唐宋到明清都是如此。北宋年间就有印刷版本的史书,比如《前汉书》就有公开的印刷版本,它的价格高达5000文,可以买上五头猪肉,或者在茶馆里喝上十来年茶;私下手抄的版本则是印刷版本的十倍以上
苗沛霖:穷秀才出身!不精通历史?可淮北能找到一个抄书的地方?" />
藏书,收藏多个朝代的历史书在近代以前都是难事,中国历史上藏书万卷的家族也就数百个,其中隋唐时期的藏书家总共为119人,藏书万卷以上的藏书家达29人;两宋时期的的藏书家为500多人,藏书万卷的也只有数十人,陆游出身的山阴陆家就名列其中,陆家的藏书南宋官家都非常重视。在一卷《大明一统志》价值三两银子的时代(全套90卷也就是270两银子,相当于明在20亩良田的价格),大明的读书人不知道本朝的历史那也不奇怪。
苗沛霖:穷秀才出身!不精通历史?可淮北能找到一个抄书的地方?" />
就这些藏书家族都不差钱,也需要家族子弟自己抄书,这是从唐宋到明清的普遍情景。在北宋仁宗年间图书抄本有一万六千余卷,而刻印本只有四千七百余卷,大部分史书都是藏书世家组织家人和朋友互换、抄写的。山阴陆家还是南宋最大的出版商,但他们还是要普遍进行抄书,并让后辈参与其中,“聚书数千卷,或自抄写,孜孜雕校,老而不废”。一般来说这些藏书家族的库存都要分成三份,一份库存保留,一份自己阅读,.一份用来交流学习。晚明的胡应麟家中藏书万卷,有21朝史书,“史则二十一代,类颁于太学。合之便可三千余卷”,这些史书可没处找印刷版本,都是老胡家全家出动抄写的。书香门第不但抄写教科书,还抄写文史读物和各种自认的有趣图书(《金瓶梅》之类的图书倒是不用抄写,因为当时非常流行)。抄书也是藏书家们扩大自己储备的重要手段,“明人好抄书,颇重手抄本,藏书家均手自缮录,至老不厌”,闲着没事的藏书家经常互换藏书抄写或者跑到大内抄书,天一阁主人范钦就和王世贞互相手抄藏书,大学士王鏊也从文渊阁皇家藏书中抄写了多套文史书籍留给后人。
苗沛霖:穷秀才出身!不精通历史?可淮北能找到一个抄书的地方?" />
就算到了清朝普通人家就算置办四书五经也要花掉家中不少积蓄,图书出版业的重点要么是四书五经、八股文文集等教辅书,要么是金瓶梅、三言二拍等通俗流行读物,一般的读书人可真没有本钱读《史记》。老苗出身的淮北经常闹水旱灾难,灾荒来时真的是地主家都没有余粮,因为常年闹“捻子”,有钱人家都把主要的财富用于扩军备战修理土围子上,老苗就是想要抄书都找不到地方,他不精通历史并不奇怪。
上一个: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唐武宗李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