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4月27日,著名的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爆发。起义军浴血奋战,无奈寡不敌众,以失败而告终。
在这次起义中,有72名牺牲先烈的遗体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人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我在了解“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时发现,他们之中有40人来自于广东,占据了大部分。
无独有偶,1841年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三元里抗英斗争,来自于广州市郊外三元里。一群广东民众拿着简陋的武器与英军进行顽强斗争,逼迫他们退出了虎门。
发生在咸丰、同治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广东人洪秀全为领导人。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洪仁轩、冯云山等都是广东人。
发生在光绪年间的维新变法运动,则是由两名广东人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并送到光绪皇帝面前。戊戌变法失败后惨遭慈禧太后杀害的“戊戌六君子”中,有两位来自广东,分别是谭嗣同和康广仁。
至于兴中会、同盟会的骨干力量,如中山先生、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冯自由、史坚如、邓荫南等人,都是广东人。
为什么清朝末年的革命先烈,大部分都来自于广东呢?这与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广东位于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以前海南也属于广东管辖)。在古代,广东夏季漫长,冬天很短,平均气温较高,再加上毗邻大海,气候潮湿,使得这里植被茂密,容易滋生毒蛇猛兽和瘴疠病毒,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广东还属于待开发的地区。
秦国以后,随着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逐渐进入广东,这一片逐渐得到开发,人口开始稠密起来,有了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等。然而,在清朝以前,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缓慢。北部的大山和南面的大海将广东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封闭的地方。中原王朝往往将广东视为贬谪官员、发配犯人的遥远、偏僻之地,中原文化未能完全同化岭南文化,岭南文化反而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清朝中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乾隆皇帝下令,从1757年开始,将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3个海关进行关闭,只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西洋商人只能在广州进行商务活动。这就是著名的“一口通商”。一口通商持续了近100年,到1842年《南京条约》生效后被废除。
乾隆皇帝为什么将“一口通商”放在广东,而不是福建、浙江和上海3个沿海地区呢?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将西洋视为“蛮夷”,他们认为堂堂天朝上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根本就不需要与西洋通商。实在避免不了通商的话,他们也要将通商地点放在远离京城的地区,免得伤了朝廷的风化和皇帝的面子。于是,远离京城、毗邻大海的广东成了最合适不过的地点。
“一口通商”让广州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西洋商人带来国外商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地区接触不到的西方文明。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也往往选择广东作为第一站。他们在广东沿海进行传教活动,将西方文化、科学知识带到中国,从文化、思想、经济、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对广东知识分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在7岁时就入读了教会学校。洪秀全之所以创建拜上帝教,是受到基督徒梁发送的《劝世良言》一书的影响。洪仁玕在香港认识了瑞典巴色会教士韩山文,深入学习和研究西方文化,撰写了《资政新篇》,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中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来改造中国的想法。中山先生幼年时经常随父母前往澳门,接触到大量的西方文化,后来又较系统地接受过西方的近代教育……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谈到近代历史变革时,一再强调广东的特殊地位:“中国与外人之接触,以广东为最早,人民之通知外情,也以广东为最。”
广东知识分子在接触到西方文明后,成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思维的代表,又以各种方式对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变革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正因为此,近代广东涌现大批仁人志士和革命家,就不足为奇了。
上一个: 聚焦荆州,孙刘联盟为何破裂?
下一个: 宋文帝刘义隆有三个女人,他最爱的是谁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