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完整句子原来如此

作者:未知点击量:503  来源:历史知识网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完整句子原来如此

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是非常渊博的,“舍得”二字,便道尽人生哲理。

而与“舍得”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个俗语便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字面意思就是:如果将财散给其他人,那这些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而如果你将财聚集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将没有人跟随你,人们就会像水一样离开。

进一步展开来说,钱财是什么?

钱财是一种资源。作为资源,往高处说,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往低处讲说,它可以让拥有它的人们买车、买房,过上幸福的生活。

人们为什么要聚集在你的周围?

往高处说,人们聚集在你的周围是因为希望你可以带领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往低处说,人们聚集在你的周围是因为他们希望可以支付幸福生活所需要的资源,而这种资源,以钱财为最典型代表。

因此,如果将财散给其他人,那其他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而如果你将财聚集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将没有人跟随你,人们就会像水一样离开。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完整句子原来如此

其实,“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只是精简之句,完整的表达是这样的:

财聚人散,人散财散;

财散人聚,人聚财聚。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奇怪,你拼命想抓住一件东西,却必须首先要放弃它,而你拼命抓住的东西,却往往消失得更快。这大约就是辩证法和对立统一规律吧。

钱财也一样,拼命想抓住,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的人,却从来就不能获得什么真正的财富。对于这种人,我们乡间有一种形容老母鸡找食的说法非常适合他们。

在乡间,每家几乎都有一个院子,都会在院子里放养一些牲畜,而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家禽。老母鸡是非常勤奋的,在冬天,往往可以看见老母鸡在院子的坪里爪子、嘴巴齐上阵,不停地在地里刨着,希望可以找到一点点食物。老乡们叫老母鸡的这种行为作“抓抓挎挎”,也就是一点点小利益都拼命寻找的意思。

那些聚财的人,就犹如这老母鸡一般抓抓挎挎,他们不放过一点点的利益,却错失了更大的利益。因为他们太专注于一点点的利益,太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以致于没有时间去考虑更大的获利方向,也没有时间去为获得更大的利益储备资源、能力和素质。他们永远只能在小利的陷阱中挣扎,最终迷失自己。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完整句子原来如此

广东人有一种说法:人旺地旺,地旺财旺。人旺是说大家都聚集到一个地方,而如果大家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则这个地方就“旺”起来,也就是发达发展起来,而地“旺”了,则钱财自然滚滚而来,也就是财“旺”了。

在广东人的说法中,我们看到,人旺是财旺的前提,财旺是人旺的自然结果,只有人旺了,只要人旺了,则财才能“旺”,财也自然能“旺”。

财聚人散,人散财散;财散人聚,人聚财聚。其核心与“人旺地旺,地旺财旺”是一样的。你将财散了,那些跟随你的人才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知道你是可以跟随的,因而就更加愿意跟随你,你自然能够“人聚”。

有人聚集在一起,还有什么事业是做不成的呢?因此,财聚只是下一步而已。

同理,你将财都聚集在自己的手里,跟随你的人辛辛苦苦和你一起打天下,拼命地干活,最后却没有什么好果子,这会让跟随你的人心寒,人心不齐,这样的队伍什么都做不成。你的钱财也不过是现有的一点,再没有办法增长,财散也只是下一步而已。

散财的人将天下财作为自己的财,所以他们不怕散,因为他们的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聚财的人将自己的财看作是天下财,所以要聚,怕天下人从自己这里夺走财。所以,他就无法获得天下财。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完整句子原来如此

其实,古人治国的思想也是如此。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在春秋战国时代,平常有三种税法,“布缕之征”,是说家里织了一匹布,要缴若干税。“粟米之征”,是说到了收成的时候,按种田面积的大小,抽若干税。“力役之征”,是说有劳动能力的人一年中抽若干时日,为政府服务。后方服勤务,前方服兵役,都是力役。

孟子说:从政的人要注意,“用其一”而“缓其二”,是治道的原则。要老百姓出力的时候,就要减轻他们的税捐;要他们在财经上有所负担时,就必须让他们在力役上,得到适当的休息,才能重新生产。“用其二而民有殍”,如果用两项税,老百姓就会有人饿死了,社会经济枯竭了。假如遇到动乱的时候而"用三",征布、征粮又征力役,造成家庭中父子、兄弟、夫妇离散,整个社会也可能分崩离析了。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这是孟子提的一个政治大原则。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是政治家,所领导的,就是“土地、人民、政事”三宝,这三种是真正的宝。

如果一个国家的领袖,重视珍惜的是珠宝珍奇的话,灾难一定会很快光临到他身上,古今中外皆有这种事实,应验在帝王身上的很多,最著名的是明末的崇祯皇帝,就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在煤山上吊死的那个皇帝,实际上他是一个好皇帝,品德也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手撒不开,财货要抓在手里。

流寇作乱,要筹饷用兵,他一直说没有钱,拼命向民间增加赋税。管理财政的大臣向他报告,不能再加赋税,老百姓已经没有力量负担了,建议他用皇室内库的钱,他还是不允许,说这是不能动用的。等他吊死煤山以前,流寇打开内库,里面多的是黄金、白银,财宝,供给一百万部队的军用都足够。

这就是“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完整句子原来如此

总而言之,要想做一番事业的人,应该明白“财聚人散”的道理——钞票都到你口袋里,社会的人际关系就少了,没有“真朋友”了;

“财散则人聚”,孟尝君就是这样,钞票撒得开,解决了别人的困难,自己的钱当然没有了,但是朋友多,人际关系多,有了苦难,则有朋友帮忙。

孟子虽然说的是政治原则,用之于人生,也是一样。尽管在有形的财富方面,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然而还是有无形的财富土地,以及自己的学问、思想、人品、真理等。

人生的立场站稳就有“土地”了;有了人格,就有同道的朋友,那就是“人民”;然后有了合乎道德的标准行为,就是“政事”。

国家如此,个人也一样,“土地、人民、政事”,这三件是大宝,如果只重钞票,当然“殃必及身”。

上一个: 可惜了,大明“仁宣之治”,昙花一现

下一个: 建文削藩,朱棣“靖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