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以“奋伐荆楚”为主题的《殷武》讲述的乃是商王武丁南征的相关事迹。有趣的是,商人虽然在开篇的部分气势汹汹,并自称“冞入其阻,裒荆之旅”,似乎是深入了楚国的纵深,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随即却话锋一转,开始和“居国南乡”的楚人讲起了道理。
在吹嘘了一番“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辉煌历史之后,商人最终对楚人的要求,不过是“岁事来辟”,并保证“勿予祸适,稼穑匪解”。言下之意,无非是楚人只要按照规矩每年前来朝贡,便不会遭到苛责,可以安心地发展农业生产了。
向来恃强凌弱的商王朝,缘何会突然变得如此“以德服人”?恐怕还是因为南征荆楚的战事进展并不顺利。才最终导致了武丁不得不与楚人握手言和。而在清华大学于所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中发现的《楚居》一文,更甚至暗示商王朝在无力征服楚人之后,被迫以宗室之女下嫁。
折觥,西周昭王时期青铜器
《楚居》站在楚人的角度,叙述楚国先祖列王直到悼王、肃王时的居地都邑。其中提到楚人先祖季连“逆上洲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泮)”。盘庚为武丁的叔父,所以这里提到的“盘庚之子”可能便是指挥南征的商王朝宗室将领。而为了换取楚人放弃追击,以便商军可以安然后撤,这位“盘庚之子”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季连。
那位名为“隹”的女子婚后过得是否幸福,世人不得而知。然而在其远嫁之后,商、楚两国似乎便再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事。是以,后代楚国君主尊称其为“妣隹”。而除了丰厚的和平红利之外,这场政治联姻还令楚人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以商王宗室为中心、由方伯贵族组成的商王朝“朋友圈”。其中,季连的孙子鬻熊更在晚年长期逗留在了被商王朝册封为“西伯”的周国君主姬昌的领地之内。
应该说,商王朝统治之下,大小贵族互相拜访本是司空见惯之事。但由于姬昌和鬻熊的后世子孙皆家大业大。因此这两位周、楚先祖之间的关系,自然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含义。以至于在同一篇《史记·楚世家》都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说法,即周人正统视角叙述的“鬻熊子事文王(指姬昌)”和楚人自诩的“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
为了权衡上述两种说法,后世有学者提出,楚人口中的所谓“文王之师”,并非是传道、受业、解惑之师,而是司职燔柴祭天的“火师”。如此一来,不仅化解了鬻熊既是姬昌之“师”,又是文王臣子的矛盾,更解释了鬻熊的曾孙熊绎参与周成王于岐山举行盛大阅兵活动(岐阳之蒐)时被派去“守燎”(看守祭祀用的营火)的记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