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铁帽子王,指的是庄亲王绵课。
清朝第一代庄亲王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硕塞,由乾隆皇帝授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绵课是第五代庄亲王。绵课生育能力非常强大,一生共生育了13个儿子。
在绵课的13个儿子里,最有才华的是第五子奕赓(geng)。奕赓聪颖好学,从小就勤奋读书,写得一手漂亮的诗文,深得父亲绵课的喜爱。相比之下,奕赓的兄弟多是一些不学无术、碌碌无为的纨绔子弟。比如,大哥奕(mai)竟然沾染上了吸食阿片的恶习。奕赓以为,自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铁帽子王的继承人。
可是,奕赓很快就失望了。
1826年,绵课病逝。庄亲王爵位由长子奕承袭。奕赓什么都没有弄到,白欢喜一场。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奕赓没有沾到父亲铁帽子王的光,反而受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牵连。1828年,宝华峪陵寝地宫出现大量渗水,道光皇帝极为震怒,下令追责。曾经负责承修工程的庄亲王绵课虽然已经死了,也没有逃脱惩罚,还被追责到儿子头上。奕赓被革去头品顶戴。
当然,奕赓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地当到铁帽子王,倒也不是一无所获。作为宗室子弟,朝廷会给他安排工作。1831年,奕赓奉命入宫,担任三等侍卫。
在许多人看来,宫廷侍卫并非是一群照看大门的高级保安,没什么前途可言。实际上,在清朝时期,并非人人都能当上宫廷侍卫。只有满族和蒙古的勋戚子弟,八旗中的上三旗成员,才有资格被选为宫廷侍卫。宫廷侍卫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宫廷侍卫的级别非常高:一等侍卫的级别是正三品,二等侍卫的级别是正四品,三等侍卫的级别是正五品,蓝翎侍卫的级别是正六品。
这就是说,奕赓步入仕途之初,就已经是正五品官衔,相当于文官中的各部院郎中、直隶州知州,武官中的步军副尉,起点相当高。毕竟,乾隆时期的名臣傅恒在入宫之初,也仅仅是一名蓝翎侍卫。另一位名臣和珅的起点也是三等侍卫。奕赓假以时日,一定能获得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不过,奕赓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之人,没有心思佩剑执戟。在宫廷里担任侍卫,对他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所以,他这份工作干得并不称心如意。1836年,奕赓结束了侍卫生涯,离开皇宫。后来,奕赓将6年担任侍卫的经历,写成《侍卫论》《老侍卫叹》《少侍卫叹》《女侍卫》《侍卫琐言》等作品,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宫廷侍卫的众生相,揭示了当时宫廷侍卫的不良风气和种种问题,成为人们了解清朝侍卫制度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1838年,庄亲王奕赓因为吸食阿片,被道光皇帝下令革除庄亲王爵位。奕赓认为自己会继承庄亲王爵位。可是,他再一次失望了。道光皇帝没有在老庄亲王绵课的儿子里面寻找继承人,而是将庄亲王爵位给了辅国将军永蕃的长子绵护。
1841年,绵护病逝,道光皇帝将庄亲王爵位传袭给绵护的弟弟绵哗。就这样,庄亲王爵位彻底与奕赓无缘了。
奕赓大失所望,自嘲为“天下第一废物东西”。
在那以后,奕赓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不再进入官场,而是退隐到京城郊区的山村里,以耕种为生。在闲暇的时间里,奕赓写诗作文。
1844年,奕赓离开京城,回到了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
那时候,盛京有一批出身八旗的文人雅士,如缪公恩、程伟元、韩小窗、缪东麟、喜晓峰等,创办了两个以子弟书文学创作为主体的诗社“芝兰诗社”和“荟兰诗社”。奕赓加入了“芝兰诗社”,并化名为鹤侣氏,创作了大量子弟书、近体诗谜和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语言活泼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史料价值。
如此看来,奕赓并不是什么“天下第一废物东西”,反而是一个被宗室子弟身份耽搁了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