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伊藤博文为什么说“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一人”?

作者:未知点击量:958  来源:历史知识网

1898年8月19日,卸任日本首相没多久的伊藤博文,从日本长崎程,乘船来到中国。那时候,中国正在开展戊戌变法。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热忱地拜访伊藤博文,向他请教变法之道。光绪皇帝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接见了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为什么说“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一人”?

这是伊藤博文第二次来到中国。伊藤博文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与李鸿章等晚清重臣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频繁通信。伊藤博文在信件的末尾总是署名“你的好朋友伊藤”,让李鸿章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伊藤博文一度对李鸿章很赞赏,赞扬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但是,一场甲午战争让李鸿章的个人声望降到最低,连带着影响了伊藤博文对他的看法。这次,伊藤博文来到中国后,对清廷官员说:“变法不从远大始,内乱外患将至。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一人耳。”在伊藤博文眼里,中国能够办事的大臣,只有张香帅一个人。

伊藤博文为什么说“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一人”?

伊藤博文所称“张香帅”,指的是湖广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由于张之洞多年担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总督又被人尊称为“大帅”,因而张之洞被尊称为“香帅”。这次,伊藤博文来到中国后,除了在京城觐见光绪皇帝和中枢大臣外,还访问了沿海几个城市,并专程深入内地城市武汉,拜访了湖广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为什么能够得到伊藤博文如此高的评价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之洞正在以日本为榜样,在武汉推动一场近代化改革。

伊藤博文为什么说“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一人”?

众所周知,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一名主将。他长期担任湖广总督,达17年之久。从19世纪90年代以后,张之洞以武汉为核心,轰轰烈烈地兴办洋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他倡导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卢汉铁路(京汉铁路前身),在汉阳龟山一带陆续建起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十余家大型近代工业企业,兴建了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以及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伊藤博文为什么说“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一人”?

不仅如此,他还创建了湖北图书馆、湖北舆图总局、江楚编译局等近代文化设施,创办了《湖北学报》《湖北官报》《湖北商务报》等官方报刊,催生了《楚报》《汉口中西报》《汉口日报》《工商日报》等民间报刊。

在甲午战争之前,张之洞像其他人一样,把目光专注于欧美国家,学习欧美的先进技术。在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极力主张向日本学习。他推动并派遣了几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张之洞鼓励他们:“将来学成归国,代国家效力,戴红顶,做大官,可操券而获!生等其勉之!”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便是湖广留日学生中的佼佼者。

伊藤博文为什么说“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一人”?

张之洞不但致力于“走出去”,还积极“请进来”,邀请日本教习在中国学校任教。

清朝末年,全国各地都在训练新军。张之洞奉旨训练湖北新军,军队制度先是模仿德国军队,后来又模仿日本军队。为此,张之洞聘请了许多日本教习。

伊藤博文为什么说“中国办事大臣,惟张香帅一人”?

张之洞为了培养军事人才,设立了武备学堂、将弁学堂,武高等学堂、武普通中学、陆军第三中学、陆军小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其中,陆军小学堂由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学成归国者充任教习,并还聘请日本军官出任教官。陆军小学堂的学员都来自于正在服役的士兵,许多人年龄较大,由此传出“学堂特别小,学生特别老”的笑谈。

有意思的是,张之洞精心训练出来保卫清廷的湖北新军,反而参与发动了武昌起义,成为了清廷的掘墓人。张之洞的门生张继煦调侃自己的老师,是“种瓜得豆”。当然,那时候张之洞早已病逝,听不到这句调侃了。

上一个: 李显已经是太子了 武则天为什么还要废掉李显

下一个: 一位战士的抗美援朝回忆:坚守坑道,直至停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