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热播的近代革命历史剧《百炼成钢》中,浓墨重彩地再现了百团大战的场景。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八路军总部集结了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共计105个团的兵力,在华北敌后向日军发起一场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到12月15日结束,持续了近4个月。
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发布战报,称截至12月5日,八路军已经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
百团大战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在百团大战中,尤其是第一阶段时,八路军将正太铁路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这是什么原因呢?
正太铁路即今天的石太铁路。这是一条连接于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的铁路干线,建成于1907年10月。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脉,线路总长243公里,设车站35个,有隧道23座,大小桥梁1200多处,最长的隧道640米。正太铁路建成通车后,让山西告别了“手无寸铁”的历史,昂首阔步进入了火车时代。
1938年3月,日军占领了正太铁路。正太铁路是连接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脉,日军控制了这条铁路,将之作为在华北地区运输部队、装备和重要物资的交通要道。当初,清朝在修建正太铁路时,由于资金缺乏,只好修成窄轨铁路。日军占领了正太铁路后,将窄轨铁路改成了宽轨铁路,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将河北井陉煤矿出产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北地区甚至日本国内。
不仅如此,石太铁路还具备重要的军事价值。
1939年冬天,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所谓“囚笼政策”,企图提托铁路、公路、碉堡,将华北抗日根据地分割成块,压缩八路军活动的空间,一口口将华北抗日根据地“吃下去”。正太铁路穿越太行山脉,那里正是八路军最活跃的地方。因此,日军将正太铁路作为实施“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
日军在正太铁路沿线的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修建了大量坚固碉堡,配备数十人至数百人的兵力。日军利用正太铁路的机动优势,经常派遣装甲火车来回巡逻、进行增援。为了保护正太铁路,日军还在铁路两侧10至15公里的地方,密集修建了一圈据点。
日军实施“囚笼政策”后,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了严重困难。
那时候,八路军主要活跃在华北地区。八路军总部驻扎在山西长治武乡,129师司令部驻扎在河北邯郸涉县,120师司令部驻扎在山西吕梁岚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扎在河北保定阜平。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进一步可以威胁东北地区,退一步可以保卫后方陕甘宁边区。当日军以正太铁路为重要支柱实施“囚笼政策”后,对八路军在太行地区,乃至于整个华北地区的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此,八路军必须要破坏正太铁路,将正太铁路及铁路沿线的车站、桥梁、隧道进行拔除,切断日军的交通线,将被正太铁路分割的革命根据地重新连接在一起。基于此,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后,首要之举就是攻击正太铁路。因此,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战事又被称为“正太铁路破击战”。正太铁路破击战历时20天,共毙伤日军2200余人,俘获日军10人,严重破坏了正太铁路,达到了既定目标。
正因为正太铁路的重要性,在百团大战结束后,八路军和日军围绕正太铁路展开旷日持久的攻防战,经常发生拆毁了,又修建起来,隔一段时间再次被拆毁的事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太铁路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75年到1982年,国家对正太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正太铁路因此成为全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客运能力和货运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条百年老铁路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