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柏杨眼里的辽沈战役:我从内心对解放军生出敬意

作者:未知点击量:826  来源:历史知识网

近日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决战》是一部史诗电视剧,往往通过大人物的纵横捭阖来展现恢弘的战争场面。我发现,在《大决战》里还出现了一些小人物,导演试图通过他们与战争的结合,传递给观众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

如果有另外的亲历者,以较为冷静的态度来回忆这场大决战的点点滴滴,是不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呢?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柏杨,就曾经亲身经历过辽沈战役。

柏杨是河南辉县人,生于1920年。他的生日有两种说法,一是11月1日,二是3月7日。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呢?我们后面会提到。

柏杨是一个传奇人物,光是他的求学生涯,就充满传奇。他在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读过多所学校,但都没有拿到毕业证。因此,如果询问柏杨的学历,恐怕是“小学未毕业”。

1944年,为了求学、深造,柏杨不得不伪造学历,得以进入位于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大学从沈阳辗转搬迁到了四川三台)读书。然而,1947年,柏杨使用假学历的事情东窗事发,他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这就意味着,他这辈子都不可能拿到一纸大学文凭了。

不久,柏杨与好友一起“闯关东”,来到东北大学的故乡——沈阳。柏杨一边担任私立辽东文法学院政治系副教授,一边与友人一起创办报纸《大东日报》。

柏杨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年辽沈战役就爆发了。

其实,在辽沈战役爆发之前,东北野战军就掌控了东北地区的局势,攻占了除长春、沈阳、锦州之外的所有大城市。那时候,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又是国军“东北剿总”司令部驻扎地,面临的战争风险最大。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沈阳城里的平头百姓就纷纷逃命。一如柏杨所言:“沈阳街头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减少,不但高官富商纷纷逃亡,连贫苦的小市民也纷纷搭飞机远走北平。”

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小事。

当时,设在北平的“华北剿总”司令部为了支援沈阳“东北剿总”,雇佣民用航空公司的飞机,将大量枪支弹药和后勤物资运送到沈阳。在返程时,这些飞机的舱位全部空闲下来。沈阳有的实权单位就动起了心思,将这些空闲舱位拿出来售票,帮助高官富商逃出沈阳。可是,由于航空管制的原因,每一张机票都必须得到“东北剿总”批准。

沈阳一家报纸委婉地批评了“东北剿总”的做法,称“东北剿总”日理万机,不应该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批准购买机票”这样的小事上。没想到,“东北剿总”大发雷霆,呵斥这家报纸发表“匪谍”的言论,意图掩护“匪谍”逃出沈阳。

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敢在这件事情上说三道四了。

柏杨因而发出感慨,说“这小故事隐藏着一个大的意义”。因为“东北剿总”没有任何大事可做,唯一能做的大事就是批准机票。整个辽沈战役的安排部署,以及陆海空军的联合作战计划,都轮不到“东北剿总”来负责,而是由遥远的南京决定:“甚至一个团的出击或撤退,都由他直接指挥。”柏杨断定:“‘直接指挥’应该是国军在这场大规模内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果不其然,9月12日辽沈战役全面爆发。一个月后的10月15日,锦州被东北野战军占领,整个东北被关上了大门,形成“关门打狗”的局势。半个月后的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沈阳。而在之前的一天,即11月1日,柏杨逃出了沈阳。

这一天让柏杨永生难忘。后来,柏杨去了宝岛后,需要登记出生年月日,他想起了这一天,便登记为“1920年11月1日”。再后来,1986年3月7日,柏杨被以“匪谍”和“打击领导中心”罪名逮捕入狱判处死刑,后改为有期徒刑12年,他便以3月7日作为自己的生日。

柏杨与友人从沈阳逃出来时,特意穿上了国军的服装——他们其实并不是国军士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东北野战军对国军实行既往不咎的宽大政策:“凡是国军,只要手中不拿武器,都可以大大方方地还乡生产。”

有意思的是,当他们乘坐马车一路南行,与东北野战军正好同路时,对方没有一个人会刁难他们。有时候,他们的马车夫还叱喝东北野战军战士:“让路,让路!”

柏杨记载道:“他们每次也都踉踉跄跄地让路。见惯了国民政府军队的凶恶,我从内心对解放军生出敬意,这岂不是古书上所说的:‘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

柏杨还惊讶地发现,平常凶暴得不可一世的国军士兵,竟然规规矩矩地在车站买票。他们“有秩序地鱼贯排列在各个售票窗口,有的甚至排到车站外的广场上。吃惊的是,没有一个人吵闹和大声讲话,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柏杨再次发出感叹:“好像一夕之间,都成了第一流国民。”

在战争中,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通过柏杨的这些回忆,我们似乎能够找到辽沈战役胜利的答案。

上一个: 出现龙卷风,山东莘县是个怎样的地方?

下一个: 葡萄牙还有海外领地吗?还真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