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秋天,东北地区战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
当时,我军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了一批部队和干部共计12万余人挺进东北。多年以后,这支部队逐渐演变成东北野战军100万大军。
在挺进东北的大军里,曾克林堪称“第一人”。
曾克林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生于1913年。他在16岁就加入了红军,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万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派往华北抗日前线,历任平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
1945年8月30日,率领冀热辽军区第16军区两个团约4000余人,在苏联红军一支侦察部队的帮助下,攻克了由日伪军驻守的山海关,取得了我军挺进东北地区的第一场胜仗,收复了被日伪军占领了12年(从1933年到1945年)的山海关。
随后,曾克林率部在山海关火车站乘坐一辆由客、货、敞篷等40节车厢组成的混合兵车,迅速向锦州、沈阳方向进发,启动了收复东北地区的行动。很快,曾克林就接管了锦州,并入住了沈阳这座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曾克林所到之处,受到了沈阳各界的热烈欢迎。
曾克林进入沈阳之初,只带了4个连队的兵力。但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这支部队就快速扩展到1万多人。曾克林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下辖部队最多时有9个旅、7个独立团,共计8万多人。
曾克林率先挺进东北地区,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占领了一大片根据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仅如此,曾克林还乘坐苏军飞机前往延安,汇报了东北地区的情况,促使延安方面坚定了进军东北地区的决心,并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部署。
2004年,由安澜执导,连奕名、刘长纯、刘旭等人主演的一部战争电影《曾克林出关》,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曾克林这一段堪称辉煌的经历。
可是,在那以后曾克林的职务就不断下降。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东北民主联军下辖若干个军分区,曾克林出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由统兵8万余人的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改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这是曾克林第一次降职。
不久,东北民主联军将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山东军区3师和警备3旅合并组建成第3纵队,隶属于辽东军区。这是东北民主联军最早成立的两支纵队之一(另一支是第4纵队),首任司令员是程世才。1946年10月,程世才调任南满军区司令员,曾克林继任3纵司令员。
从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到3纵司令员,是曾克林第二次降职。
1948年3月,曾克林奉命转任辽南军区司令员。辽南军区隶属于南满军区。前任3纵司令员程世才调出后,担任南满军区司令员;后任3纵司令员曾克林调出后,却在南满军区下属军区担任司令员,很明显属于降职。
短短5个月后,曾克林再次面临职务变动。当时,东北野战军计划把7纵、9纵组建成一个兵团,由原7纵司令员邓华担任新的兵团司令员,因此需要另外有人继任7纵司令员。东北野战军打算由曾克林继任7纵司令员,由于新的兵团尚未成立,便暂时让曾克林担任7纵副司令员。
可是,曾克林担任7纵副司令员后,由于种种原因,新的兵团并没成立,曾克林便一直当着他的7纵副司令员。
就这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克林由3纵司令员莫名其妙地降职为7纵副司令员。
这还不算完。1949年2月,在平津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将坦克团扩建为战车第1师,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坦克师。曾克林奉命出任战车第1师师长。7纵副司令员(第44军副军长)变成了师长,这应该算降职吧?
1949年冬天,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兵混成旅成立,下辖3个飞行团,旅部设在南京市。曾克林担任空军的军代表(一种说法是旅长)。不管是军代表还是旅长,对于曾克林来说,都是又一次降职。
由于在很长的时间里官越做越小,曾克林在1955年仅仅被授为少将军衔。当年与他一起挺进东北地区、并肩作战的同级别将领,不是大将就是上将,最差也是中将。
上一个: 哲学就是生活,再也不要说哲学高深莫测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