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朝

赵孟頫书法造诣很高,为何知名度却最低?

作者:未知点击量:759  来源:历史知识网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image.png

赵孟书法的主要特点

一、在章法方面

赵孟作品的章法,遵循“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同时,作品很多出现这样的轨迹:真行相间、行中带草,后草渐生,步入胜境之意趣。字与字随势而安,行与行递相辉映,直入眼帘的是整饬中自带潇洒,极像是阅兵中列队走过来的飒爽英姿的队伍。总体而言,赵孟的作品就字法、章法及篇法来讲,有如“芙蓉出水”之美,是其他书法作品难以比拟的。

二、在结体方面

宽绰绝美。汉字是方块字,选择什么样的结构,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志趣,不同的欣赏者有不一样的审美观。比如:苏东坡、董其昌的字,整体来讲属于内敛型,其字在最后基本上是往里收的,而不是我们平常那种上小下大,讲稳求力,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韵味。再比如:功先生的字,偏瘦偏长,据说是受到数学的黄金分割比例的影响。

赵孟字的结体,属笔圆架方,形秀骨挺之势,呈横直相安,撇捺舒展之状。再加之讲究向背揖让,俯仰参差,真行相和,故其字给人一种俊逸、典雅及高贵之姿。可以这样说,纵览整个书法史,这样的结体之姿是罕见的,也是最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共性,当然,这也是赵孟博古通今,众采各家之长的选择,更是自己身为皇室之后,坎坷人生阅历的内心独白。

三、在点画方面

1、精准谨严。每一点,每一画,精准到位,法度谨严,极少能看到一丝一点之败笔,这既是对书法家的基本功的要求,更是书法家千锤百炼的结果。反观众多的古代、近现代书法家,甚至很多大家,都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是赵孟的书法功力,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我以为,把赵孟字的点画精准度,放在中国书法历史的纵深里去比较,应该无出其右者。

2、华滋遒劲。精准的点画肯定带来视觉上的华美,法度的谨严必然产生遒劲的力量。在外圆内挺之间,每个字每幅作品扎扎实实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收获一种线条形成的意象,油然而生美之意境,令人赏心悦目,三月不知肉味。

三是在使转上,中锋侧锋兼用,园笔方笔俱到,使其线条运动方向在发生变化的那一刻,呈现出骨节点,这个骨节点是最考书法家功底的。而赵孟在这一点上尤显炉火纯青,故其字表现得深稳通灵、骨力遒劲;

四是笔路清晰,从每一个字的起笔、运笔到落笔,线路和脉络是非常明晰的,从不遮掩,从不卖弄,从不浑浊,这是实力的体现,更是自信的体现,这也是我钦佩子昂的原因之一。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赵孟頫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这么说吧,除了参加奥运会,赵孟頫做任何事可以干倒任何人,从艺术多门类的角度(不仅是书法),赵孟頫都是承前后的一座无比巨大的山峰,如果不是那一顶过于道学、过于矫情的“贰臣”的帽子,称王称圣也并不过分吧。

明人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这句话基本上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论是研究中国绘画史,还是研究中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

如果说唐宋绘画的意趣在于以文学化造境,那么,赵孟頫在其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如果说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舆论上的准备,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正规画而演为画坛的主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巨擘仍是赵孟頫

上一个: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下一个: 明朝假太监一路行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