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军事家李存勖,三十多岁为父报仇之后建立后唐,后沉迷于戏曲毁江山。
李存勖是李克用与贞简曹皇后的长子。他自幼擅长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
五代时期,李存勖占据山西,利用“表里山河”之地利,苦心经营十几年,以晋阳、潞州、泽州为基地,东出太行攻略河北,北上幽州大破契丹;南下开封逐鹿中原,建立了当时最为强盛的后唐王朝。但仅仅四年后,便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存勖继位后与后梁的争战前后持续十五年,其间,李存勖率领晋军多次获胜,柏乡之战、杨刘之战、德胜之战以及潞州之战、幽州之战,都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五代军事史的著名战例。可以说李存勖是五代军事史,乃至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他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再加以自己与生俱来的战争智慧,把个性与军事策略结合起来,堪称五代的军事奇才。
但是李存勖建立了后唐王朝后,不但没有恢复和发展经济,反而一再借助战争来解决国内的社会矛盾。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决定伐蜀,这样做的原因有二。第一:扩展疆域,掠夺人口,以填补因连年战争损失的人口;第二:掠夺巴蜀的财富,缓解军队内军需不足,士气低下的情况。
从这次伐蜀来看,其实是没错的,这次战争为后唐带来巨量的粮食和珍宝,这些财富为缓解国内的水患而导致的民怨沸腾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是这次战争后,李存勖误听小人谗言,杀害了郭崇韬等一批有功之臣,致使许多将领对他失去信心,甚至为了自保而反叛。926年4月,亲军指挥使郭从谦叛变,李存勖此时已失去民心、军心,军队已无人帮其平乱。无奈之下,他带领了戏子百余人进行抵御,结果被乱箭射中,死在了绛霄殿中,一个叫景进的戏子怕乱军侮辱李存勖的尸体,便将李存勖与他钟爱的乐器放了一把火给烧了,属于李存勖的时代就此结束。
首先,他取消了隋唐建立的“科举制”,而采用了魏晋时的“门阀制度”。一个国家需要依靠各级官吏去治理,因此,选人、用人政策的正确或错误,就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治乱兴衰。李存勖在战争期间能够合理的应用人才资源,使用义子兵以及像李嗣源、郭崇韬等人的忠勇。但在其称帝后却采取了唐太宗废弃的门阀制度,重用了豆卢革,苏循本等没落士族为相,后唐士人文化素质比起唐代士族较低,轻浅无它能,李存勖能用而不以为然。他采取按门第取士的策略是一大失误。
其次,李存勖称帝后不思进取,沉迷于曲艺,玩物丧志以致政局不稳。李存勖虽是武将出身,却在艺术上颇有。史称他“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通晓音律,善填词曲,还酷爱亲自演戏,自取艺名为“李天下”。再次,贿赂行为大行其道也是后唐败亡的原因之一。
当时官场中贿赂公行是普遍现象,这也成为国家更迭的原因之一,但前车之覆,未能成为李存勖后车之鉴。同光元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入朝,李存勖“左右伶官求货无厌,季兴忿之”,可见当时贿赂情况之严重。伶人、宦官、后妃们都如此,上行下效,下面的官员更甚。最后,擅杀功臣,引发兵乱,这也是其亡命的直接原因。魏州兵乱,就是因为李存勖失抚将士而引发,到后来贝州驻军叛乱亦是如此。他派遣李嗣源平叛,结果因为他擅杀士兵将领,就连李嗣源部也发生了叛乱。众军离心离德,各地方的军队全部倒向李嗣源。
发生这一系列兵变的原因,就是因为伐蜀大捷后,李存勖斩杀郭崇韬以及其他有功之臣所致。郭崇韬作为后唐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许多节度使都是其曾经的部下或者是学生,虽然李存勖此举也有着加强中央集权的想法,但时机不对,做法更不对。所以说后唐的灭亡,李存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结束长期的战乱之后,本可以与民休息打造一个强盛的王朝,但其没能够重视经济发展,一味地开历史倒车,激化社会矛盾,最终落得个身死道消、亡国亡命的下场。
虽然李存勖之死是咎由自取,但无论如何看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当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可以做好一个统帅,他也完全可以做好一个表演艺术家,但唯独却做不好一个皇帝,错误的时间给了他一个错误的角色。他的前半生,用热血与勇气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但后半生却用乐器和吝啬摧毁了自己建立的王朝,他如此态度选择了历史,但历史并未选择他,如此而已!
上一个: 明末大臣陈奇瑜简介:因镇压农民起义军甚力,名噪关陕
下一个: 女皇武则天为何更换的年号达17个之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