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显德元年,继位为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不管用在什么时期好像都十分合适。特别是在古代政权交替时,一些前朝良好的制度会被一直沿用,继续造福百姓。在纷争不断的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在第二任皇帝柴荣登基后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可是随着柴荣的病逝,后周的政权不稳,被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夺了权,一场陈桥兵变导致了后周的灭亡,五代时期正式结束。其实早在柴荣在位时,许多制度的设立就已经在位结束割据时代奠定了基础。
一、身为养子继位,致力于统一大业
1、被姑父收养,体验百姓生活
后周的开国君主郭威起兵立国,两个亲生儿子都在后汉末年遇害身亡,身边就只剩下和发妻柴氏一起收养的儿子柴荣。
柴荣是柴氏的侄子,因为柴氏无子,郭威的两个儿子也不是她所生,加之柴荣生性谨慎敦厚,帮郭威处理起事务来仔细负责,所以两人才决定将柴荣收为养子。
郭家本来并不富裕,全靠着柴荣做生意贩茶才一步步崛起。贩茶需要晚饭江陵等地,这样的机会让柴荣能够四处游走,体验百姓们的生活,观察社会制度的利弊,为日后他的卓越政绩奠定了基础。
2、弃商从戎,辅佐郭威建立后周
柴荣本就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贩茶期间还学习了骑射,熟读史书,于是在成年以后便不再继续从商,而是跟随着郭威一起建功立业。
因为后汉隐帝的猜忌,郭家和柴家留于都城的亲眷全部被诛杀。郭威便发起清君侧,当时柴荣则留在邺都,处理着一切大小事务。
后周建立后,这位唯一的皇子被委以重任,封为太原郡侯。这段期间,柴荣的政绩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因此柴荣备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之后的战事平乱,柴荣也是屡获战功,在郭威病逝的前一年被封为了晋王。
二、御驾亲征,“以十年开拓天下”
1、决战高平,西败后蜀
每当政权交替时,争夺的场面必不可少。趁着后周国丧,北汉世祖率兵入侵。可不曾想已经高坐皇位的柴荣力排众议,带兵亲征。
但其实周世宗荣威这一战打的并不顺利。大战之前两位将领带着士兵临阵脱逃,使得柴荣孤立无援,最后背水一战,才击杀了北汉的将领张元徽,重创北汉。
显德二年,柴荣准备收复秦、凤、成、阶四州,于是派出向训和王景西征。此战开始没多久,向训就被困在了凤州,不仅战事进入了僵局,连军需都供应不上。
朝廷大臣们执意停战,但柴荣不愿。这时赵匡胤起到了很大作用。作为特使前往前线的他认定这场战还能打,这大大增加了柴荣的决心。显德二年十一月,四州终于收复。
2、征南唐,北伐幽燕
四州刚刚收复还没满一个月,柴荣就开始为亲征南唐做着准备。从显德二年到显德五年,柴荣带着十二位将军三次出征,将南唐活活打怕。
最后还是南唐献上贡品和领土,才结束了这场战争。从此以后,南唐的国君不再称帝,只能称自己为江南国主。可见当时后周的军事实力。
柴荣三征南唐不仅让南唐俯首称臣,还震慑了其他蠢蠢欲动的政权,也为自己的北伐扫除了障碍。第二年,柴荣就马不停蹄的剑指北方辽国。
这一次征战可以说是柴荣打过最顺利的一次了。四十二天,不费一兵一卒,宁州、益津关、瓦桥关等守将纷纷投降。柴荣就这样收复了十七个县。如果不是因为疾病,或许还能收复的更多。
三、“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1、关心民间疾苦,奖励农耕恢复经济生产
从继位之初,柴荣就一心为民,一方面严整贪官污吏,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也有多番举措,例如均定天赋,兴修水利等。
五代十国时期,漕运已经发展起来并成为一条重要经济举措,兴修水利不仅可以疏通漕运水利,还有利于农田灌溉和沿岸的经济发展。
除了水路,柴荣还扩建了原本道路逼仄拥挤的开封城,新建了罗城,总共用地面积是原来的四倍。虽然扩建看起来劳民伤财,但同时给予了百姓们相当大的自由。
在公用设施选址完以后,多余的土地都归民用,不仅可以自行建造,连河边两岸都可以自行种植树木。
2、整顿禁军,打造精锐之师
显德元年,也就是柴荣当上皇帝以后,一直陪伴柴荣四处征战的赵匡胤掌管了禁军,后来当上了殿前司的副长官。殿前司是禁军最高指挥机构之一,此次柴荣对于禁军的整顿,赵匡胤就一直参与其中。
柴荣觉得士兵们良莠不齐,于是决定把优秀的留下,老弱病残的淘汰,同时让赵匡胤广招壮士,将禁军打造成一支精锐部队。
从这次整顿之后,赵匡胤成为了柴荣亲信将领之一,继续为他开疆扩土。直到柴荣病逝,年仅七岁的儿子登基,曾经的宏愿都未能实现。
后周在柴荣的管理之下,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是一个十分辉煌的时代。特别是在军事上,后周军队可以说是战无不胜。除了军事,在文化方面柴荣也深深影响着赵匡胤。
柴荣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国家藏书,赵匡胤亦是如此。从建国之初就命人收集遗留的图画书籍,连周边各国的都不错过。
有人说,柴荣是五代十国最可惜的皇帝。也有人说柴荣是给他人做了嫁衣。如果柴荣没有病逝,按照他原本的计划继续发展,说不定后周真的能够成为强国统一天下。但现实就是如此,最后是亲信赵匡胤登基建立了宋朝,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宏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