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隋朝

渭桥之盟——大智大勇平忧患

作者:未知点击量:683  来源:历史知识网

北方的突厥主颉利可汗,虽然曾与李世民在豳州定盟,但后来依然屡屡进犯。武德九年(626年)八月,颉利和突利再次举兵二十万,侵入唐的边境泾州(治今甘肃镇原东南)。

太宗下诏戒严,并派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带兵前去抵御。敬德到了泾州后,正好与突厥兵相遇,杀死突厥一千多人。吃了这一败仗后,颉利继续向长安进发,驻扎在渭水便桥之北,之后派遣心腹执失思力到长安面见太宗,以探虚实。

太宗召见执失思力,问他为何派兵侵犯。思力说:“你们派发给我们的金币,不但没有定额,有时还干脆不给。所以我国可汗带兵百万前来请命。”

太宗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地说:“我与你国可汗当面约定和亲,前后赠送金帛不计其数。现在你们自己首先违背盟约,带兵入侵我大唐疆土,是你没有道理。我想你们虽居戎狄地区,也应懂得人之常情,怎么能够如此背信弃义?现在,我应先将你斩首,然后再与可汗作战,看你们可汗能不能取胜我军?”

思力听了,顿感惊慌,连忙磕头谢罪。有大臣进来提醒李世民:“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请皇上派人送还思力,以示宽容仁德。”

太宗说:“我如果遣还突厥来使,反而令他更加藐视我大唐尊严,这是能够随便纵容的事么?”

又回头对思力说:“我将派人把你的头颅送回去,让你看着我亲自带兵征战,究竟是谁胜谁负?”

说完指令左右将思力关押起来。然后,太宗召集宫中禁军,自己亲自披上铠甲,跨上战马,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直接奔赴渭水。

当时,颉利可汗正在营中坐等执失思力回来报告情况,忽然有人匆匆进营,说是:“唐天子来了。”

颉利上马出营,隔河遥望,只见对面巍然立着六位骑兵,为首的那位盔甲鲜明,果然是当年的秦王,当今主事中原的大唐天子。

颉利惊魂未定之间,对面唐天子朗声说道:“颉利可汗,我与你定盟豳州,约好不再相犯,近年来你多次负约,我正要兴师问罪,你却主动带队前来了,莫非是前来送死么?”

说到这里,唐天子又扬鞭指向空中:“苍天在上,我国未曾有负可汗,而可汗却负了我国。有负于我,就是有负于天,请问可汗,是否能够承担这个结果?”

那颉利听到这话,更加感到心惊。他随身带着的将士本来信鬼信神,又看唐天子高高在上,威风凛凛,不由得魂飞魄散,相继下马膜拜。忽然间,只听得锣声喧天,鼓声动地,生龙活虎的唐军陆续集结,迅速摆成了一字的长蛇阵,而太宗还在马背上昂然立着。真是声威显赫,不可小视。

大臣萧瑀担心太宗轻敌,一再坚持请求太宗还朝。

太宗悄悄对他说:“你还不知道,我都已经考虑好了。突厥敢举国前来进犯,是由于我国内有难,而我又刚刚即位。我们如果表现得怯懦,只是闭城自守,他必然让部队大肆抢掠。我为此特意只带少量人员,让他看到我从容不迫;同时又大张旗鼓地集结军队,作出必然开战的阵势。他被我的正气所慑,又被我军威所震,再说毕竟是深入我腹地,心中多少也有担忧。在这种情势下,如果我们与之交战,则一定取胜;如果与之讲和,则必然长久稳固。是否制伏突厥,就在这一招了。你看着吧,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果然过了片刻,就有突厥使者渡过渭水,来向太宗请求讲和了。太宗大声责骂来使,来使也只得俯首听命。最后,太宗勉强同意与之和谈,并限期次日订盟。

于是遣还来使,太宗回到宫中。第二天,又亲临城西与颉利在便桥相会。再次定盟后,双方即指挥退兵,太宗也将执失思力放了回去。

太宗后来告诉大臣,之所以与之讲和,是因为自己刚刚即位,国家还未安定,百姓还不富强,也考虑到如果交战过多,突厥必定生怨,由怨而惧,就会发愤图强,将来肯定会来报复。而现在结盟而退,今后很可能更加志骄气傲,而不再防备唐军,到那时才可以一举消灭。

这时期,唐朝境内基本安稳,只是北方的梁师都仗着突厥势力未平定。于是太宗派遣右卫大将军柴绍前去讨伐梁师都。师都连忙向突厥告急,颉利派兵相援,但很快被唐军打败。后来,由于被唐军围困的时间太长,城中食物都已耗尽,师都的弟弟将其杀死后,全城投降。至此,中原全境才真正统一。

单字解释:

上一个: 秦桧死之后,宋高宗对秦桧做出了“决策元功,精忠全德”的评价,这是为何?

下一个: 跟“夜壶”扯上关系的皇帝,连夜壶都得因为他而改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