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隋朝
李密的故事:隋末瓦岗军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作者:未知
点击量:244
来源:历史知识网
李密" src="/uploads/images/20190711/full/6bab87a27b534cde502d03843b3b2f9764c32a25.jpg" style="width: 270px; height: 180px;">
李密
名人语录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
李密
传》
李密
是隋末瓦岗军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能文善武,联合各地农民起义军,为推翻隋王朝统治立下了卓著功勋。
【名人历史】
李密
(582年-618年),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李密
的祖辈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他年少的时候,曾被派在
隋炀帝
的宫廷里当侍 卫。但是,他生性活泼好动,经常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有一次被
隋炀帝
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可是,
李密
并不懊丧,他回家后发愤读 书,决心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天,
李密
骑了一头牛,出门去看望朋友。一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看书。正巧,丞相杨 素坐着马车从后面赶来,看到前面这个少年还在牛背上看书,觉得奇怪。
杨素
就向
李密
招呼:“那个书生,你为什么这样用功呢?”
李密
回头一看,认出丞相
杨素
, 慌忙跳下牛背,向
杨素
作揖,报了自己的姓名。
杨素
又问:“你在看什么书?”
李密
回答:“我在看史书,正在看
项羽
的传记。”
杨素
认为,这一少年很有抱负。
回家后,
杨素
对他儿子
杨玄感
说:“我看
李密
的学识和才能,比你们兄弟几个都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要紧的事,可以去找他商量。”此后,
李密
和
杨玄感
交上 了朋友。后来,
杨素
因为受到
隋炀帝
猜忌,抑郁而死。613年,
杨玄感
决定起兵反对
隋炀帝
。他想起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将
李密
接到黎阳(今河南浚 县),向他请教推翻
隋炀帝
的计谋。
李密
给
杨玄感
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但是,
杨玄感
急于求成,不采纳
李密
出的计策,结果被隋军团团围住,最后被杀死。
李密
从战乱中逃走后,潜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
李密
还是被抓住了。他在被押送的路上,与十几个犯人商量,大家都把随身带的钱物送给负责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然后,在一天夜里,
李密
等人趁隋兵酒醉糊涂时都逃跑了,大家一起投奔瓦岗军去了。
李密
投奔瓦岗军后,瓦岗军的首领
翟让
看到他不但年轻,又有才能,还带兵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就对他十分信任。不久,
李密
被
翟让
推为魏公,取得了组织和领导瓦岗军的权力。
李密
取得实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吸引隋朝文武官员前来投降,就率领大军向隋朝的都城洛阳进发。他在率领部队行进的路上,撰写了一篇讨 伐
隋炀帝
的檄文,号召各方人士齐心协力,共同起来推翻隋朝的统治。这一篇檄文在历数
隋炀帝
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罪行后,还写道:“砍尽南山所有的竹子用来 制作竹简,也写不尽
杨广
的罪孽;开堤决放东海的滔滔之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各地农民起义军看到这一檄文后,纷纷响应瓦岗军的号召,向隋朝发起猛烈的 攻击。618年,隋朝就被推翻了。
单字解释:
李
密
的
故
事
隋
末
瓦
岗
军
起
义
的
组
织
者
和
领
导
者
之
一
上一个:
唐太祖李虎有几个儿子?他和李渊有什么关系
下一个:
唐朝为何以肥为美
相关阅读
践土之盟: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四大名将赵国占一半,为何却最后灭亡呢?
晋文公回到晋国后,是如何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
秦昭襄王灭周取回九鼎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
秦朝连坐制度有多残忍?秦朝连坐制度的内容介绍
圣人孔子也会离婚?孔子婚姻失败的理由解析
蕞之战的起因与战略:五国再次结盟,显然也是最后一搏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明知长子不能成事,为何范蠡还让他去救自己的次子?
宣太后和义渠王真的有孩子吗
长平之战后李牧被杀的真相是什么?为何是这种下场?
宋文公:春秋时期宋国第24任国君,为人贤明受到国人拥戴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代表人物
孔子为什么说颜回不是有助于他的人
长平之战中,怎么一开始没让白起指挥?
孙膑于田忌是如何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发生在哪一年什么战役中
李牧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李牧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上商鞅为何拒绝秦孝公传位给自己的要求?
赵国名将李牧被陷害去世后,赵国的命运如何?
阖闾执政期间,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锄麑为什么被奉为刺客鼻祖?
震惊,尸骨厚度达0.6米,长平之战尸骨坑于近日在山西高平被发现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宋襄公:春秋时期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楚初王也是逃亡的公子,为什么没能坐稳皇位?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商鞅变法能使秦国由落后小国成为七雄之一 该变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马陵之战中庞涓中计来追,孙膑又是怎样安排的?
秦国为什么能在秦昭襄王时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赵括的实力怎么样?长平之战时为何能当上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