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的巅峰中,唐诗与宋词并立。除此之外,唐宋两朝还诞生出了许多极为优秀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堪称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高峰,为此还将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并称为“唐宋八大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唐宋八大家中,为何却出现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现象?
首先,“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当然不是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个人自吹自擂了,而是后人给予的。这位后人就是元末明初的翰林学士朱右(少时师从黄岩陈德永、乐清李孝光。),他为什么只选韩愈、柳宗元这两位唐朝人呢?原来这跟“唐宋古文运动”和“明代新古文运动”有关。
那什么又是明代新古文运动呢?在明代新古文运动之中,有着“前后七子”之说,他们提倡“文必秦汉”,但却是走上了极端。因此,又诞生了一个“唐宋派”,他们认为“秦汉派”空有秦汉文章的形式,却失去了文章的灵魂,所以倡议唐宋古文运动时期的“文道合一”。而最终提出“唐宋八大家”这个概念的正是“唐宋派”的唐顺之与茅坤二人。
其次就是唐宋八大家的评选范围属于古文家,而不是骈文家。尤其是韩愈,他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领导了古文运动“反对浮华的骈文,推崇诸子百家的散文风格”,只是这个时期,除了韩愈与柳宗元之外,唐朝再也没有出现过其他散文大家,因此两人去世之后,古文运动也就衰落了。
而后,到了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站了出来,作为宋朝的文坛大家,欧阳修倡议“诗文革新运动”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甚至在科举考试中,欧阳修还不允许考生使用骈文,而是必须使用散文。除此之外,欧阳修还曾大力提携过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文章大家。
最后就是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宋朝的繁荣经济就使得其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为只有人们生活富庶了,才会有追求闲情逸致的闲心。可以说在经济方面,宋朝是完全碾压唐朝的,如《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甲集》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国朝混一之初,天下岁入缗钱千六百馀万,太宗皇帝以为极盛两倍唐室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