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八年抗战让我国军民损失巨大,却也铸就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正面战场上有徐州会战这样的大会战;在敌后战场上则有抗联铁血将军杨靖宇带领战士们英勇奋战这样的例子。
双方的重要性程度都不可言喻,都是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可谓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鼓舞了全民族士气。
但还有一次会战要比徐州会战的战果更加丰厚,这次会战就是长沙会战。长沙也是我国最“难打”的一座城,因为40万精锐日军打了3年,却只在长沙留下11万遗骸,极为惨烈。
长沙会战分为三大阶段,揭开序幕的是第一次;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第三次。第一次长沙会战的中日双方军力达到34万多人,其中日本方面以冈村宁次为指挥官,参战步兵10万人;
我国方面则以陈诚、薛岳为指挥官,参战步兵为24万人。这场会战于1939年9月14日开打,不过,日军选择进攻的方向是赣北、鄂南和湘北。分三路进攻表现出进攻长沙的意图。
冈村宁次的来势汹汹让蒋介石产生了重大误判,以致于蒋介石作出了在必要时可以放弃长沙,于衡阳进行决战的“撤退保全令”。也就是让薛岳陈诚不要被长沙困住,要保全部队的主力。
但薛岳却认为冈村宁次华而不实,虽分三路进行出击但整体动作太慢,而且西路军明明是主力军却一直在等待东路军的消息。这无疑说明冈村宁次指挥的日军存有人数不足的弱点。
于是薛岳决定要保住长沙,就在长沙周围同日军决战。因此,东路日军在赣北攻势极为顺利,并没有遭遇第九战区主力军队的强烈抵抗。可赣北地形一带极为复杂,山岳绵延情况很突出。
这使得日军的机动力大大下降,而在山区中前行又十分容易遭遇伏击。因此,东路军实际上是永不能同鄂南和湘北的日军会合于一处的。在此种情形下,冈村宁次竟然选择主动出击。
但我国军队在机动迎战的战术战略下没有让主力部队和日军碰上,这意味着日军有意寻找我军主力进行决战的意图已经实质性破产。再加上东路日军无法赶来,日军感到势单力薄。
最终并没有选择进攻长沙,同时没有给我军形成合围歼灭日军的机会就撤回到原来的战线当中了。然而,冈村宁次不知道的是东路日军在进入山区后就遭遇了我军的伏击,差点被吃掉。
据说,这是日军第一次“被牵着鼻子走”,打了这种无厘头的仗。但冈村宁次仍未死心,后来又企图两次进攻长沙,但都失败。冈村宁次的意图没有得逞,双方一时之间竟对峙起来。
缘由是日本方面虽然取得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的胜利,可日军当时的处境并不利。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受限于轴心国条约只能选择北上或南下两条路。可北上的战事损失非常大。
仅仅是苏蒙联军(苏联蒙古)就对日军精锐部队关东军拥有近乎压倒性的优势。诺门罕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诺门罕战役中的日军死伤和被俘者高达6.1万;苏蒙军则伤亡1.85万。
如果直接对上苏联红军呢?这个伤亡情况会不会更大?再加上当时的日本图谋我国东北地区企图永久占据,对东北采取了奴化教育和持续发展并举的方针。东北的基本盘不能丢掉。
所以日本已经失去了对于北上路线的选择权并且还要为提防苏联红军的猛烈攻势而派驻更多的精锐部队来到东北地区。可这样做无疑会让其他战场的日军压力大增。但也是无奈之举。
谁让苏联的军工生产能力要比日本强大许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实际是工业化的战争。哪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程度更高才可以占据优势;越是低工业化水平程度的越处于不利位置。
而要南下去到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则势必要全然清除盘踞在长沙一带的我军。因而就有了后续的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保卫战。第二次长沙保卫战开始于1941年4月,冈村宁次被替换。
由原陆军部次官阿南惟几中将接任了指挥官的位置。这一次的日军人数仍为10多万;但我军的人数却达到30多万。阿南惟几没有太多和薛岳对战的经验,在一开始就被耍的团团转。
谁料日军此次已然合兵一处,如若被盯上则很可能会陷入到“葫芦娃救爷爷”的不利情形中。因此,薛岳即使心有余却仍力不足。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我军只能近乎于节节败退。
好在阿南惟几很是贪心,想要一举解决长沙守军竟将原本用于大量驻防宜昌的日军抽调到前线来。陈诚抓住机会对宜昌猛攻。让宜昌的日军守军感受到了莫大危机,而后日军紧急驰援。
但驰援宜昌就意味着彻底拿下长沙的大好机会会彻底失去同时也会出现一定损失。可日军却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占据宜昌是日本裕仁天皇亲自下诏指示的,加之宜昌战略价值很高。
日军只能吃下这一苦果。然而,这样的“围魏救赵”之策只能使用一次。察觉到我军已无再大能耐的阿南惟几马上便带着日军卷土重来,此时距离第二次长沙保卫战过去不过两月而已。
但指挥官薛岳却从前两次长沙保卫战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顺势提出了“天炉战法”。“天炉战法”指的是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并在预设战场四面合围。1941年12月是难忘的日子。
对于日军来说,记忆极为惨痛;对于我军来说,意义重大非凡。因为“天炉战法”得到了老天的帮助,湖南遭遇了数十年罕见的酷寒气温与雨雪。日军深陷泥泞,攻击高地很不利。
我军只要死守住岳麓山并以强力火炮攻击日军,就可以大捷。而这正是第三次长沙保卫战的最终剧本。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取得的战果最为丰厚,因为口袋阵很到位,上钩的鱼儿也很肥。
据悉,三次长沙会战当中的我军伤亡情况为:阵亡、受伤和失踪人数93944人。日军被歼灭的人数却有11万多人。这其实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胜仗,我军伤亡情况比日军要好一些。
而以往的我军伤亡情况都要比日军更差一些。日军经此一役后,也不敢再对长沙有所图谋。指挥官薛岳更是得到了“长沙之虎”的美称。据说,直到现在都还有日本人不敢去长沙旅游。
参考资料:
光亭:长沙保卫战——一场大火,五年苦战,四天失守丨观察者网
长沙保卫战丨抗日战争纪念网
鲜为人知的诺门罕战役丨人民政协报
上一个: 杨贵妃:乱世红颜的无奈与悲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