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我国至今还留有一批百年企业,而追溯这些企业的源头,竟是归根于公元19世纪的洋务运动。
晚清洋务派提出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自救运动,这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清政府的统治,还产生了许多公办企业,新中国的许多工业人才也是由这些百年企业培养起来的。
他们的创办和治理之路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都走得十分艰难,但一些企业如今仍然是世界500强企业,这里面究竟过程如何呢?
洋务运动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此后一直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期间,发生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此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就是洋务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给清政府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时的中国已经是千疮百孔,不仅内忧外患一大堆,还面临着领土被众多列强瓜分的风险。
此时西方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工业革命,纽约中心的高楼拔地而起,汽车、轮船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已经73岁的李鸿章来到美国,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痛心疾首。
闭关锁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视听闭塞,根本无法跟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当时清政府在生产方式、思维方式都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清廷内目光短浅的保守派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极力阻挡改革的脚步。
朝廷之内分为了两派——一个是保守派,另一个是主张改革的洋务派。
洋务派主要以恭亲王奕?为主,其中包括了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等一些思想开明的大臣。
他们不仅主张要军事引进生产技术,在工业上启用新型工业模式,还要在教育方面引进人才,或者把学生送出国去培养。
洋务派当时的规划设想是符合清朝当时的困境的,虽然清政府向帝国列强缴纳了很多赔偿款和签订了不对等协议,保住了一时的宁静,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再加上清朝的各级人民都在反动起义,多次镇压无果,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最后就会导致赔偿掏空国库,又加重国内赋税,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但保守派为了自己的利益,一直和洋务派互相对峙,直到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这个形势才开始有所转变。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慈禧太后选择支持洋务派一方,倒不是因为支持洋务运动的开展,而是借洋务派大臣之手痛击阻挠自己参政的保守派。
不管原因如何,洋务派得到了最大当权者的支持,总算是轰轰烈烈地开展了。
有些历史学家提出,洋务运动是一项失败的改良运动,也有些历史学家说,这是近代史上一次勇于向前迈步的决定。
尽管这么多年来历史学家对于这段时期的评价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次运动对中国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提到其中的主导人物,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大臣李鸿章,他的一生虽然毁誉参半,但在洋务运动中作出的贡献,是绝对值得肯定的。
他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一家企业,到现如今的社会还屹立不倒,市值已经达到了九千七百三十四个亿,它就是轮船招商局,解放战争后,被我国政府改名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继续承担重任。
而它旗下创办的一些子公司,想必大家看到都会觉得眼熟,其中的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更是早已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
轮船招商局
刚开始李鸿章认为,“自强”是国家首要考虑解决的问题,成立军工企业,壮大朝廷的国防力量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李鸿章的推动下,成立了金陵机器制造局、天津机器局,专门研究一些先进的武器。
渐渐地,洋务派发现仅仅有西方的军事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富强起来。于是“求富”又成为了新的口号,轮船招商局应运而生。
1872年,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第一家民营企业,这个提议得到了国内很多商人的支持。
当时的中国由于被列强强制开放港口,导致航运产业遭受巨大打击,而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来往主要是靠运输途径的,这样一来,国内的经济命脉损失惨重。
商人们都希望中国人可以有自己的轮船组织,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住资金不外流。
于是李鸿章当即就向清廷提出要创办一个轮船招商局,同时创立一个承运漕粮。但是此时清政府已经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可以建立轮船企业。
李鸿章便提出:“我们的水运业务不能让洋人霸占,我们招商局主要是输送粮草。企业主要由商人们出资,盈亏自负,清政府只需要监督就行了。”
清朝同意了李鸿章的请求,于是,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总部设立在上海,而这种模式也使得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具有股份制性质的商办企业。
成立是成立了,可是困难和麻烦接踵而至,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人才,在轮船招商局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开过民营企业。
1873年,李鸿章在内部进行了一些改革,重新组建了领导班子,他费了好大劲邀请来当时在中国航运界最具威望,同时经营管理经验最为丰富的唐廷枢。
1873年的轮船招商公局股票
唐廷枢又拉来了同行徐润,他们一共入股了60万两黄金,凭借二人的声望和名气,又吸引了许多商人的入股加入,这使得招商局暂时存活了下来。
唐廷枢大胆引进了西方的股份制企业模式,雇佣外国的船主和技术人员,以此来继续培养自己的技术管理人才。不仅如此,他还引进了保险机制,将江海航线开辟到日本、越南等更广阔的亚太地区。
可是国外的企业看到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民营企业当然不满,他们背地里对轮船招商局大打舆论战,散布恶意攻击的谣言。
国人本就对这个刚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没什么信心,这样一来,招商局的发展处境就越来越困难了。
李鸿章面对这些困难并没有退缩,他想了很多办法,例如把官府的生意拉过来让招商局负责,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找清政府借钱渡过难关。
招商局在李鸿章的拉扯下跌跌撞撞地发展起来,虽然期间因为战争资金周转不过来短暂地卖给了洋人,可是李鸿章很快就将它买了回来。
1884年,盛宣怀取代了唐廷枢的位置,招商局进入了盛宣怀的管理时代。
盛宣怀之前是李鸿章的幕府,不仅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还受资本主义的管理影响比较深。
他很快就适应了招商局的管理工作,不仅如此他还在这期间投资了很多企业,例如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后来,盛宣怀投资的产业范围越来越大,包括电报、纺织、钢铁、教育等等,在他的努力之下,中国近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张之洞兴建,盛宣怀发扬光大的汉阳铁厂,之后分化宝钢集团,武汉钢铁公司,重庆钢铁公司,也一样早已成为上市的百强知名企业。
1902年,袁世凯将盛宣怀排挤出局,而在袁世凯下台之后,盛宣怀再次成为了招商局的董事会主席。
当年的汉阳铁厂
但是当时清朝的政局逐渐恶化,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危如累卵的清王朝正式坍塌。政治形势千变万化,而招商局的命运也在此其中起起伏伏。
纵使盛宣怀极力保住招商局的股份和资产,但在他去世之后,招商局就沦落到了利欲熏心的李鸿章后辈、盛宣怀后辈、亲信傅氏后辈三大势力手中。
后辈们不学无术,又想吞下这块肥肉,整日里勾心斗角,招商局乌烟瘴气,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国民党在他们内斗之时趁虚而入,立马将招商局收购,此后,招商局变为了国营企业。
招商局虽然在国民党的接管下也是问题频出,但还是团结一致,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招商局由解放军接管,此后,招商局跟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重建。
949年9月,招商局“海辽”轮从香港启航
在蛇口,招商局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还创办了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保险——平安保险。他们迅速崛起和发展,一齐冲入了世界500强行列。
而且曾经的招商局投资的南洋公学在如今也是鼎鼎有名,其实就是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的前身,实在是让人慨叹。
招商局的命运可谓是坎坷波澜,如果没有李鸿章当初力排众议的坚持和后期呕心沥血的扶持,也不会有今天辉煌壮大的企业阵容。
而这些企业中像招商局一样留到当今的,还有江南造船厂、中国煤炭工业的源头开滦集团、交通银行、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张裕集团,他们都仍然闪耀在现如今的百强企业之中。
除了工商业的相关企业,还有一些文化企业也依然在现如今的社会焕发勃勃生机,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老字号——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作为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已经历经了126年。它不仅是亚洲500强的企业之一,还和北京大学被称为是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李鸿章当时在上海负责外交方面的工作,可是由于翻译人才紧缺,很多和其他国家正式外交的要求无法达到,于是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要开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
1868年,他创办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此举推动了他倡导的“西学东渐”的理念思想。
商务印书馆的主要创办人是夏瑞芳,当时他在一些报社的工作中收购了洋人总编的傲慢无理,下决心要建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出版社。
1897年2月,他和同伴共同创立了商务印书馆。
刚开始,商务印书馆主攻印刷的相关业务。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国内学习西方语言文学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夏瑞芳出版了一本英语学习书《华英初阶》,这本书到现在还可以买到。
不仅如此,商务印书馆在字典方面也是占据了大头,直到现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但是西方书籍的翻译工作是很困难的,要找到一个好的翻译家很不容易。这就导致了很多书籍翻译良莠不齐,此时,夏瑞芳想起了当初参加过戊戌变法的张元济。
当时张元济在李鸿章的保护下免受了维新运动失败后的苦楚,去了南洋公学当校长,他在南洋公学的工作主要就是翻译国外的报纸期刊、信息情报。
随后,张元济和夏瑞芳不仅整理古籍,出版古籍,将古代思想精华和现代出版技术相结合,不仅保留了很多孤本,让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更多的完整的传统文化,这对于我国的传统复兴是十分重要的。
商务印书馆在当时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名,例如第一个使用科罗版印刷、第一个使用电镀铜版印刷、第一个使用胶版彩色印刷等等。
这些都开创了我国出版技术的先河,它也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跻身亚洲企业500强的出版企业。
张元济被称为“中国出版史上第一人”,不是因为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时间最早,而是由于他的出版意识和理念都是先进的、具有开创性的,这些思想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生态。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这是挂在张元济房内的一副对联,许多当年洋务运动的企业创始人、推动者都是怀揣着要复兴中国的美好愿望一同前进的。
尽管洋务运动结局以失败告终,但长达35年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现代中国留下深刻的意义。
这次运动无异于是勇敢改革的第一步,它不仅推动了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还促使了民族子资本主义的产生,打破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狭隘性。
而坚强遗留至今的民族企业,更是经历了时代的洗礼,依旧服务着广大人民群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