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视频我们讲了合肥,结果有朋友问寿春在何方?原本我不打算讲寿春的,因为寿春与合肥在地利上的优势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毕竟它们都处淮西,而且直线距离也就90来公里。但后来我一想,这两个地方如果从微观地势上来分析,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我们讲一个古代地点是否重要,首先要知道它的历史背景,寿春在历史上最重要的时间段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是这个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呢?因为这一时期南北方势力的争夺最为激烈。
大家应该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想要大规模南征,一般情况下只有四条线路,从东往西依次是:彭城—下邳—淮阴—广陵一线,这条线路主要是走泗水顺流入淮,再走古邗沟到广陵后进入长江。往西是浚仪—陈县—项县—寿春—合肥—濡须口一线,这条线路主要是走蒗荡渠入颖水后入淮,后接淝水入巢湖后进入长江。再往西是襄城—上蔡,到上蔡悬瓠城这个地方以后可以分两条道,一条继续顺汝水而下入淮,另一条走陆路南下翻越桐柏山至义阳,后经随县、安陆抵达长江。最后一条线路是大家最熟悉的,也就是经方城夏道至南阳,由南阳顺着白河而下,过襄阳入汉水后去往长江。
这四条线路中有三条基本上全是水路,唯独只有襄城—上蔡—义阳—随县—安陆的这条线路有陆路,我们知道古时候陆运兵员和粮草都是用畜力和车载,这种方式相比于船只航运是既费时又费力。那如果是大规模的南北战争,这条线路肯定是首先被pass掉。那剩下的三条线路中,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寿春的这条线路用兵次数最多呢?
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看一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割据势力的都城都在哪里?魏晋南北朝可以细分为四个时期,三国时期,西晋、东晋以及南北朝。三国时期三方势力的都城分布是曹魏在许昌和洛阳,蜀汉在四川盆地的成都,东吴在江东之地的建业。西晋时期我们暂且不表,因为它是一个比较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也没有形成南北割据势力。东晋时期南方势力主要定都建康,北方势力主要是定都长安的前秦。南北朝时期南方势力的宋、齐、梁、陈都定都建康,北方势力则主要是定都平城和洛阳的北魏,定都长安的西魏,定都蓟城的东魏,以及定都长安的北周和定都邺城的北齐。我们为什么要分析这些都城的分布啊?大家知道都城是一个国家运作的大脑,在古代如果都城被攻破,那将会使经济崩溃、军事失利、民心丧失,进而动摇统治的根基。所以要彻底摧毁对方,那也就要以攻破对方都城为主要目的。大家再来仔细看一下这些都城的分布特点,是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都城基本上都在现在的南京,而北方割据政权的都城喜欢在长安—洛阳—许昌一线啦!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你要进行攻伐,肯定会选择一条直插敌方心脏且最短的水运线路。这条线路必然就是浚仪—陈县—项县—寿春—合肥—濡须口一线,那你现在就知道寿春的重要性了,因为它是这条线路上的中转枢纽。
但要整体的了解寿春我们还是要看细节图,寿春北面是淮水,东面是淝水,南面又有巨泽芍陂,而且在它的北面还有八公山,这片八公山的面积可不小,完全可以在这道北方的天然屏障上设置军事设施以抵御来犯之敌。特别是在八公山西北的硖石山上,也就是淮水中游的这段河道上还有著名的硖口,从硖石山到下蔡的这段河道能够设置很多树障,阻挡淮水之上船只的通行,从而可以封锁沿河上下的交通。大家看寿春的西面有很多南北向的河道,这些河道在防守的时候有什么作用啊?除了大家想到的据河而守,是不是还可以修建堤堰,平时堤堰可以蓄水防涝救旱,那战时就可以用决水淹没道路的方式断绝陆上交通来往。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寿春的南面,虽然看上去好像是一片平原,但是沿着淝水而下就是大别山余脉构成的江淮丘陵了,这条丘陵带我们上期讲过,呈东北西南走向,是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在江淮丘陵西南部的将军岭附近有一处狭窄的蜂腰地带,古时候这里修了一条运河,把淝水和施水衔接在了一起,从而通过淝水、施水、巢湖将淮水与长江连接了起来,这个内容我们上期讲过,这里主要是想强调一下淝水和施水衔接之处的军事重镇合肥,合肥依托江淮丘陵阻隔性和河道的连通性成为了淮西地区的道路要冲,同时它也是寿春南境的门户,古人常说合肥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那现在看合肥这个据点是不是对寿春和建康都非常重要呢?所以寿春你别看它好像在平原之上,其实它早已被山水环绕,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前面我们讲的是寿春的防守,再来看一下寿春的通达,寿春这个地方紧挨颍水、淮水和淝水,向南可以经淝水越巢湖入长江,向西可以经淮水西进逼近义阳三关,大家应该还记得前面讲过的柏举之战。向东可以逼近钟离、淮阴一线。如果北方的势力占据了义阳三关,寿春和淮阴这三个据点,基本上就打开了南方政权的东、中、西大门。
那为了论证我们前面讲到的一些内容,不妨用古代著名的淝水之战来复盘一下寿春的战略地位。当时苻坚攻晋采用的是三路并进的策略,这三条进攻线路除了西路不是走方城夏道—南阳—襄阳—江夏入长江外,其它的中路和东路基本上和前面讲的是一样的,中路以苻融为先锋沿颍水而下进攻寿春,东路以幽州、冀州从彭城南下走古邗沟至广陵。主力部队由苻坚率领,跟随苻融的前锋进逼寿春,淝水之战也正是围绕中路军的目标寿春展开的,这也非常吻合我们前面的推断,因为一旦前秦中路军获胜,东西两路兵力将与中路军会师于长江,从而合击东晋都城健康。前秦在占据寿春后,苻融立即派梁成率五万人马控制洛涧,洛涧原来是一条河,也就是现在的这条洛河,但是现在一部分已经淹没于高塘湖下了。控制洛涧以后,梁成立即在洛涧通往淮水的入口处设置了木栅,以阻止晋军沿淮水西进救援寿春,这么一来,原本东晋派去救援寿春的胡彬就倒了霉,我们以前讲过硖石到下蔡这个地方有淮水中游的著名硖口,在硖石和下蔡的这段河道上是可以设置很多树障的,阻挡船只的通行,进而封锁沿江上下的交通。那现在洛涧与淮水的入口处也设置了木栅,胡彬带的500先锋部队就进退两难的卡死在了硖石和洛涧之间的淮水河道上,这所有的防御策略基本上都验证了我们前面讲到的寿春的防御优势。
底图来自于《地图上的中国通史》
按道理来说苻坚应该是起了一手好牌,但在战斗力爆表的5000北府兵面前,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那今天关于寿春球局就讲这么多了!寿春虽然离合肥很近,但二者却在地利优势上存在明显的差别,所以我们在看古代战略据点重要性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左图右史的学习方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