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末年北方战乱不断,而襄阳地区在刘表治理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于是北方大批优秀文人纷纷到襄阳避乱。史载:“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诸葛亮。他随叔父诸葛玄来襄阳投奔荆州刺史刘表。叔父死后,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来到襄阳城西约二十里,当时属于南阳郡邓县的隆中,先是为叔父守孝,后来就在隆中长期定居下来。
隆中向东约十里,有一座襄阳名山“万山”又叫“汉皋山”,是南阳郡邓县与南阳郡襄阳县东西分界的界山。当时在万山脚下住着一个牛人,名叫王璨。
王粲是东汉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
王粲年少时,正值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他受朝庭征辟被召为黄门侍郎,但由于长安局势混乱就未赴任,而是前往荆州投奔同乡刘表。本来刘表听说
王璨要来非常高兴,因为当时王璨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了,刘表都想把自已的女儿嫁给王璨当老婆。可
第一次见刘表这个老乡时,王粲显得很拘谨。而且王粲其貌不扬,身体孱弱,刘表不是很喜欢,就没有重用他。但是和王粲一起来的族兄王凯,倒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材的样子,立刻被刘表看上了,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凯。看来自古以来长得好看的人都是占便宜呀。
丢了老婆又没了工作的
王璨只好跑到万山脚下过起了隐居生活。直到曹操占领荆州,王
璨才被重用,被曹魏赐爵关内侯。后来王璨评价刘表说,海内俊杰“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多少也是有些怨气的。
过了万山往东不远,就是檀溪。在溪北住着诸葛亮的两位好友徐庶和崔钧(崔州平)。《水经注》记载:“(檀)溪之阳有徐元直崔州平故宅,悉人居。”徐元直、崔州平故宅直到南北朝时期都保存完好,还有人在此居住。
徐庶与崔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行侠仗义。徐庶年少时为朋友报仇杀的人,被官府抓到后准备处于极刑,后来被手下劫法场救了一命。。崔钧更是牛掰,他是太尉崔烈之子,喜欢结交英雄豪杰,在江湖上也有一些名气,典型的汉代版宋江。崔钧历任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而且还和袁绍一起打过董卓,之后就流落襄阳。
诸葛亮隐居隆中后,常常把自已比作春秋战时期的名臣管仲和乐毅。当时流落襄阳的北方士人中许多都是长安、洛阳国子监的学子,个个年轻气盛,自视不凡。有些如王粲等在北方都有不小名气。对名不见经传的诸葛亮敢自比管仲和乐毅很是不服气和不屑的。倒是徐庶和崔钧都早已过了争强好胜的年纪,反倒能客观地评价诸葛亮。多次交往下来,都觉得诸葛亮确实不凡,最后三人成为忘年好友。诸葛亮后来回忆说“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教诲。”可见两人在诸葛亮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是因为隆中离檀溪比较近,所以诸葛亮才能时时聆听教诲的好处。
过了檀溪再向东,过襄阳城东面的汉江中有一片沙洲叫鱼梁洲。这一带住着三个牛人。沙洲南边是庞统的家。庞统号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沙洲北面有司马徽的故居。司马徽是颍川名士,他最擅长的绝活就是人才鉴定专业,而且本人学识也非常深厚,很受世人尊敬。庞统当年特地跑了两千里去找司马徽鉴定。他们不眠不休地交谈了三天三夜,司马徽觉得庞统确实是个人才,就给他发了个“南州名士”的证书,从此庞统就小有名气了。
后来庞统就把司马徽请到了襄阳在鱼梁洲附近定居下来。为什么要定居在这里呢?因为鱼梁洲里还住着一位牛人,那就是庞统的叔叔庞德公。庞德公是襄阳名士,也是襄阳庞氏家族最德高望重之人。刘表几次请他出山都被拒绝,后来刘表亲自上门也不给面子。就这么个牛人却和司马徽、徐庶、诸葛亮等晚辈打得火热。一次司马徽来庞德公家,恰巧德公不在,他直接要庞德公的妻子儿女做饭招待自己,并说:“徐庶那小子说有客人要来找我和庞德公聊天"。庞德公妻女连忙去张罗食物招待司马徽。可见双方的关系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倒是诸葛亮比较遵守礼节,每次见了庞德公都要大礼参拜,庞德公也不制止。因为诸葛亮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诸葛亮算是自家晚辈,行礼是应该的。
汉水再往东南又流经一沙洲名叫蔡洲。这可是襄阳最有权势的人物蔡瑁的别墅区。蔡瑁和诸葛亮的关系可不一般。诸葛亮岳母是南郡名士蔡讽的女儿,而蔡瑁正是蔡讽的儿子。论起来蔡瑁还是诸葛亮的舅舅呢!襄阳城里的刘表娶的也是蔡讽的女儿,论起来刘表还是诸葛亮的姨父呢。
在蔡州西方有洄湖。上洄住着一位襄阳名人杨仪。他当过诸葛亮的参军,一直追随诸葛亮北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遗计斩魏延就是杨仪贯彻执行的。下洄也住着一位襄阳名人杨顒,他与杨仪同族。曾任诸葛亮主薄。他曾经向诸葛亮进言说:丞相啊您是一家之主,就该做一家之主的事!你不能把所有人的事自已都做了呀!这样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呢?也会把您的身体累垮的,到时候谁来撑起这大的家业?诸葛亮听了十分感动,然后拒绝改变。不久杨顒病死在任上,诸葛亮十分悲痛,哭了三天三夜。他对下属说“失去了杨颙,这是朝廷里的重大损失啊。”
除以上名人之外,在隆中附近还有一位对诸葛亮一生影响最大的邻居,那就是驻兵樊城的皇叔刘备。刘备到荆州后,刘表就把襄阳以北的新野和邓县防务都交给了他,让他抵御北方曹操的入侵。
有一次刘备从樊城出发到襄阳城和刘表一起吃酒。蔡瑁的妹妹担心刘备会影响他儿子刘琮夺取刘表长子刘琦的荆州继承权,于是指使蔡瑁借此机会除掉刘备。不想有人给刘备通风报信,让刘备借尿遁逃跑了。蔡瑁一路追赶但最终晚了一步,眼睁睁地看着刘备过了檀溪。
檀溪西面就是万山,万山西侧就是刘备防区邓县地界。根据汉代《擅兴法》没有军令擅自跑到别的防区可视同叛乱。
檀溪可以说是刘备一生的转折点,惊魂未定的刘备在檀溪边的万山遇到一位贵人——司马徽。他对刘备说“此间有两位奇士,一曰卧龙,一曰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记住了这两个名字,刘备经樊城回到新野。这时徐庶正好投靠了刘备。他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才有了著名的“三顾茅庐”!
一条江汉串连起了诸葛亮的诸多亲朋好友。与诸葛亮有关的众多亲友都生活在附近,你说诸葛亮躬耕地不在隆中能在哪里?
后来有人在宛城所谓卧龙岗也搞了个所谓躬耕地。
那么请问徐庶故居在哪里?崔钧故居在哪里?司马徽、庞德公这些与诸葛亮交往密切之人的故居又在哪里?
诸葛亮亲友都住在汉江沿岸,他自己却在几百里外的宛城躬耕,他们是靠电话联系?是靠高铁见面吗?
事实上,在史书的记载中
诸葛亮躬耕十年没有在宛城附近认识一个人
,
没有在宛城附近有与任何人交往的记载!
而后人编造的黄龙庙黄承彥故里和紫山凤雏台的主角都是襄阳人。诸葛亮躬耕十年没有认识一个宛城人,还要靠襄阳人撑门面。这样的所谓躬耕地纯粹就是个笑话!
#我要上头条#
#南阳头条#
#襄阳头条#
#历史有知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