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贺捷生:一岁走完长征路的女将军

贺捷生:一岁走完长征路的女将军

作者:未知  来源:历史知识网

“糟了,孩子呢?”1936年,贺龙抱着5个月大的女儿长征,突然遭遇敌人。贺龙带队杀出重围,没想到低头一看,孩子却没了。

老一辈的革命家都是几经生死,做他们的孩子也是非常不容易。

1935年10月,贺龙接到上级通知,命令他抓紧休整,随后率部去追红一方面军。

这可把贺龙的妻子蹇先任给急坏了,当时她已经怀胎十月,可预产期都过了,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

部队马上就要转移了,她这个状态肯定是不能行军,但如果留下来生孩子,日后更不好办。

好在11月1日的时候,小家伙终于出生了,蹇先任连忙派人联系贺龙

此时的贺龙刚在前线连打三场胜仗,又接到了女儿出生的喜讯,高兴地合不拢嘴。

各级干部纷纷向他道喜,又凑趣让贺龙赶紧给孩子起名字。

贺龙挠挠头,想起面前这群人都是大知识分子,便让大家集思广益一下。

萧克贺龙的连襟,认为部队刚打了胜仗,孩子就出生了,可以叫“捷生”。

在捷报中出生,不但叫着响亮,寓意还好,立马就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的率领下出发,刚满19天的贺捷生也被放在一个篓筐里,成为了长征队伍中最小的成员。

然而第一天,她就遇到了一场危机。

部队要强渡澧水,贺捷生被妈妈抱着挤在一条小船上,然而刚走到中间,敌机就投下了炸弹,险些将小船掀翻。

好不容易冲上了岸,贺捷生已经哭得撕心裂肺,满身都是屎尿。

像这样的凶险,贺捷生在长征路上经历了不止一次,她都幸存了下来。

可最难的还不止于此。

婴儿在艰苦的环境下会经常大声啼哭,这是她的本能,但这样却最容易暴露目标,而让整个部队遭到危险。

在夜间穿越敌人封锁线,或者躲避敌人追杀时,最需要安静。

每到这时,蹇先任只能先将奶头放进贺捷生的嘴里,然后用绑腿把她紧紧地绑在胸前,外面在用军装裹住。

然而这样做,孩子随时都会有窒息的危险。

一旦躲过危险,蹇先任就会立马松开绑腿,看着脸憋得通红的女儿,眼泪总是止不住。

可即使再舍不得,蹇先任却每次都会这样做,她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而连累整个部队。

长征已然非常艰苦,蹇先任还要护着孩子,时间一长,就病倒了。

无奈之下,贺龙只好接过了照顾孩子的重任,他骑在马上,将女儿放进自己的怀里,然后在拢紧腰带。

依偎着父亲的胸膛,贺捷生感到非常温暖,虽然很饿,却不哭也不闹。

然而贺龙担负着指挥重任,长征途中又要时刻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1936年4月底,部队在山垭口遇到了夹击之敌,妄图包围红二六军团。

贺龙决定果断出击,趁敌人还没形成包围之势,率领部队杀出包围。

敌人没料到贺龙会沉着应对,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自己反而损失惨重,四散而逃。

贺龙率骑兵冲杀几十里,这才勒马而回,可一阵冷风吹来,让他打了一个激灵!

孩子丢了!

贺龙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箭一般地冲了出去。

他不断抽动马鞭,可一路上却没有任何线索。

贺龙焦急万分,目光不断在路上和路边搜寻,几个路过的伤兵跟他敬礼都没有发现。

一直飞奔出几百米,贺龙才掉转马头,追上几个伤兵问:“这一路上看见我女儿了吗?”

伤兵赶紧举起用军装包裹着的孩子问:“军团长,是这个吗?我们在草丛中发现的!”

贺龙忙跳下马,将包裹接过,果然正是自己的女儿!

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激动地喜极而泣。

原来,在战斗过程中,孩子不慎跌落,幸亏落在了草丛上,才得以保住性命。

从那次开始,蹇先任再也不敢让贺龙带孩子了,即便再苦再难,她都将女儿紧紧抱在自己怀里。

母女俩跟着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总算都挺了过来。

然而,没过多久,抗日战争又爆发了,贺龙夫妻二人都有重要的作战任务,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法照顾孩子。

没办法,贺龙只好将不到两岁的女儿送到老部下家收养,一直到1950年全国解放了,才接回来。

可是中间这13年,贺捷生过得非常艰难,养母性格暴躁,贺捷生忍气吞声,缺吃少穿。

幼儿时遭受的苦难,再加上少年时忍饥挨饿,贺捷生的身体非常虚弱,还患有严重的关节炎。

等到父女二人再次见面时,贺龙根本就认不出女儿了。

不过,年幼时经历的磨难,对贺捷生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再后来那至暗的时刻里,她像她的父母一样,绝不屈服,也从未低过头!

磨难既然不能摧毁她,只能让她变得更强大。

80年代,贺捷生的生活终于迎来光明,她先后在军科院、武警部队工作,后来在研究军史的同时,又开始文学创作,1996年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单字解释:

上一个: 将军被埋在地下38个小时,因两只苍蝇才得救,此后一辈子不打苍蝇

下一个: 苏军翻译忽然登门,指认纵队司令员:他是土匪,还是日本特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