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我为了一个鸡蛋和姥姥生气了。
大概就是5岁,我是6岁上学。那个时候还没有上学。
我说出来可能会感觉我是个小心眼、爱记仇的人。
六十年代物资匮乏,虽说外婆家的日子比邻居都好很多,大孩子吃鸡蛋的时候还是很少。
时间大概就是现在的季节,和姐姐一起外出玩,她穿着棉衣,热了,
脱下来给我拿着,我是姐姐的跟屁虫,她比我大4岁多。所有的事儿我都会听她的,感觉很是会讨好她,她长相漂亮,我长相一般,好像长相一般就是我的错一样。
外婆对她也是偏心,凡是我能干的活,外婆不会让姐姐动手的,我干活的时候,姐姐看着,只要她开心地笑了,我就会高兴,不因为我多干活而有什么想法。
姐姐把棉袄给我的瞬间,感觉兜里沉甸甸的,我就掏出来,一看是两个还温热的鸡蛋,大哭地跑回家,找外婆理论,为什么姐姐有鸡蛋,我没有,何况她已经吃了两个,还有两个,就是说姐姐有4个鸡蛋,我却一个都没有。
外婆理屈词穷说:给你一个,给你一个。我哭着跑了出去,没有吃一个鸡蛋。
不是为了一个鸡蛋大哭,就是感到自己被忽视,被嫌弃,没有人爱着,绝对不仅仅是为了一个鸡蛋。
这件事我已经记了五十多年,从来没有忘记。
上学我好好学习,考上学,到了好的单位,我工作努力,找了相亲相爱的老公,他也很优秀。收入也好,就是有吃有喝、有花、有余,早早地就买了房子。现在住的楼房,我一朋友是检察长说:你的家是我见过最好的,低调豪华、温馨。
对姐姐还是敬,还是怕,还是巴结她。她嫁入豪门,找了老公当时也优秀。
几十年没有少了我资助,她的孩子总说,一辈子都不我会忘记我,因为帮得确实多。
看来小时候是什么样的性格、待遇,长大后不会变的。
姐姐跟公公婆婆关系不好、老公关系不好,抱怨很多,老公的优秀被声声抱怨弄得常常借酒浇愁......。
跟外婆时间很长,直到上初中才离开农村。
外婆有句话是:小时候贫不算贫,老了贫贫死人,我想很有道理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是因为一个鸡蛋而立志有点过分,但这件事儿我从来就没有忘记过,也不需要想起。
不被喜欢,不被宠爱的伤害才是立志的根本。
如今家人说起我来,总是认可,赞同,最后还会翘起大拇指。唯独帮助最多的姐姐嫉妒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