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话题一旦谈及刘邦,诟病最多的就是说他屠杀功臣。可当你看完本文的内容,或许你就会明白:刘邦杀功臣其实是杀少了!今天,笔者就以《资治通鉴》的角度给大家讲一讲,刘邦死后15年,大汉王朝中究竟发生了怎样血腥的一幕。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
刘邦在自己生前,已经为继承者铺平了道路:难以控制的异姓王被铲除,功臣也进行了打压与调配,背后又有其母吕雉辅佐,朝中势力平衡,刘盈的发挥空间很大。
很多人都认为吕氏独揽朝纲,有废立皇帝以及任命吕氏子弟为王的能量。其实仔细阅读《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发现吕雉的势力远达到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吕雉的手段也相对比较柔和,比如吕雉想封赏吕氏子弟,都会率先封赏刘姓皇族:
太后欲王吕氏,乃先立所名孝惠子强为淮阳王,不疑为恒山王;使大谒者张释风大臣。大臣乃请立悼武王长子郦侯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国。
吕雉并不敢直接册封吕氏为王,而是先册封了几个刘氏诸侯王,然后再私底下贿赂大臣,通过他们之口,让吕雉册封吕氏子弟为王。
除了封赏之外,吕雉使用最多的手段就是联姻了。《资治通鉴》记载道(部分):
封齐悼惠王子章(刘肥的儿子)为硃虚侯,令入宿卫(皇宫的守卫),又以吕禄女妻章;太后召赵幽王友(刘邦第六子),友以诸吕女为后;赵王恢(刘邦第五子)之徙赵,心怀不乐。太后以吕产女为王后。
通过吕雉的所作所为,我们不难发现,吕雉的做法是偏向柔和的,在她的经营之下,吕氏与刘氏和平相处,朝局也十分稳定。在这一点上吕雉完全算得上是一番功绩了。
公元前180年,吕雉落幕。
然而吕雉刚死,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们就开始密谋清除诸吕。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诸吕密谋作乱”,最终骗取吕禄手中的北军军权,又设计杀害了掌控南军的吕产,最终将吕氏铲除。
其实“诸吕作乱”根本经不起推敲,完全就是他们从吕氏手中夺权的一个口号罢了。《资治通鉴》对此事就用了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使祝午东诈琅邪王曰:吕氏作乱,齐王发兵欲西诛之。
这里的琅琊王指的是刘泽,刘泽乃是刘邦的同族兄弟,当时在世的刘氏皇族中,也就属刘泽辈分最大。因此为了使这次行动名正言顺,就需要得到刘泽的支持。而在这句话中《资治通鉴》专门使用了“诈”这个字。可见,《资治通鉴》对于吕氏作乱这一说法是不信的。
除此之外,周勃骗取吕禄手中北军军权时,所用的话术也非常耐人寻味。周勃先是挟持吕禄友人郦寄之父,然后逼郦寄劝吕禄交出兵权。
郦寄对吕禄陈述利弊,说当初高祖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如今吕氏已经有三位诸侯王了,这已经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不如此刻叫出兵权,主动卖一个人情,大臣们也会感激你的,你也可以在封国中逍遥快活。
到了这里,《资治通鉴》专门记载道:“使人报吕产及诸吕老人,或以为便(统同意),或曰不便(不同意)。”也就是说,这件事吕禄是告诉吕产以及吕氏长辈的。
最终吕禄还是交出了兵权,并且乐呵呵地收拾行囊准备去封国享乐去了。倘若他们真的怀有反义,怎么可能交出兵权?
而当周勃等功臣掌控局面之后,则针对吕氏进行了大屠杀:
遂遣人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资治通鉴》
按照常理而言,吕氏是“祸乱朝纲”的罪人,下令诛杀也不为过。
可接下来功臣们的所作所为着实充满了血腥与阴谋: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恒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及诸王,以强吕氏。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诸大臣们商议,说少帝及梁、淮阳、恒山王这四个都不是惠帝刘盈的儿子,乃是吕雉安排过来的,是为了增强她们吕氏的势力。
很显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对于功臣们“蹩脚”的理由很不屑,记录这句话的时候直接用上了“诸大臣相与阴谋”这几个字描述。吕雉作为刘盈的生母,怎么可能这么坑他?功臣们这样做,无非就是担心这些人将来会清算他们罢了,毕竟刘盈的子女身体里也流着吕氏的血。
这些刘邦的嫡孙,就这般被功臣们屠杀殆尽。更过分的是,身为刘邦与吕雉的外孙,鲁元公主之子的张偃都遭到功臣们的清算。
之后,功臣们所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更加能够证明功臣们居心叵测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诸吕之乱后大臣们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有人建议扶持齐王为帝,毕竟齐王在此次动乱中立功最大,并且是为刘邦的长孙。但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反而拥立温顺的代王刘恒作为皇帝。
毕竟相对于齐王,代王刘恒的根基薄弱,更方便控制。不仅如此,《资治通鉴》中还有一条细思恐极的记载:
“代王王后生死难,先代王未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刘恒在成为皇帝前后,王后与其所生的四个儿子皆死去。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这种情况,着实有些诡异。
前面提到,吕雉经常将吕氏女子嫁与刘氏皇族,并且吕雉会霸道地让吕雉女子成为嫡妻,以彰显其地位。
如此来看,那么刘恒身为代王时的王后,也是吕氏女子,自然要遭到功臣们的算计。
各位看到这里,是不是被功臣们的手段所震撼,权利争夺之下,人心竟然如此无情。相比较刘邦以及吕雉的手段,这些功臣们的双手才更是血腥。这血淋淋的历史证明刘邦在位之时,所杀的功臣着实不多,而是杀少了!
后世的汉武帝的巫蛊之祸以及朱元璋蓝玉案,哪个不是血流成河?而刘邦诛杀的,也只不过是一些反叛的诸侯罢了,他杀的功臣着实不多。
《资治通鉴》对于“诸吕之乱”的记载告诉我们,读史不能读表面。这是因为史家往往出于政治目的,留下很多春秋曲笔。我们必须联系前后文,找寻史学家真正想展示给我吗的真相。因此欲了解更多历史的智慧,应该多读、细读《资治通鉴》。
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因为编纂这本书的都是国学大师,他的准确度、流畅度绝对远超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书籍。并且黄锦鋐教授在编纂时严格要求要遵守原著,逐字注释,以求贴近、还原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做过多解释,更不会平添枝叶混淆视听。
这套书的封面制作也非常考究,送领导,送朋友都非常有面儿。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这套书现在在做活动,一套4大本,原价1580元,现在百度读者只要168元,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笔者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点上面的资治通鉴链接购买,新年已经可以发货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