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记载:曹丕临终前,其母卞皇太后前来探视卧病在床的儿子,居然发现侍奉在侧的都是曹操生前宠爱的女人。
然而,这些女人却是曹操临终前,以“(分)香卖履”的《遗令》将自己的一众婢妾与伎人安置在铜雀台,并要求家人善待之。
于是,卞皇太后问她们:“什么时候过来的?”
她们说:“正伏魄时过来的。”
为何正伏魄时过来的?就是曹操刚死的时候,她们就进了曹丕的后宫。
对此,卞皇太后认为儿子有违伦常,而且整日荒淫无度,这才得了重疾,确实该死。
因此,卞皇太后大骂曹丕:“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也就是说,狗和老鼠都不吃你剩下的东西,可见你的人品有多么的卑鄙龌龊,活该得病,确实该死。
原本,卞皇太后是来探视曹丕的病情,却因此羞于与儿子相见,并转身离开。
数日后,文帝因病驾崩,卞皇太后甚至都羞于送其最后一程。
那么,《世说新语·贤媛》中的这段记载,可信吗?
对于此事,南宋诗人刘克庄在《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一诗的注里提到过:谓铜雀台妓后皆入於魏文帝宫中,其史实待考。
其文中的“待考”二字,就说明这件事的真假还有待于考证。
同时,有学者认为,在《三国志》等三国时期的正史中,都未曾提到过这件事,也就说明这件事的可信度确实值得商榷。
▲卞皇太后剧照
再说,陈寿著《三国志》的时候已经是晋代,根本没有必要忌讳曹魏的宫闺丑闻。如:《三国志》中曾这样讲大将军曹爽,“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婕妤教习为伎。”
因此,则更加说明上面这件事的可能度并不高。
又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庶人曰死。”
也就是说,“死”是对庶人的专称,又怎么能用于身为皇帝的曹丕身上呢?(死故应尔)
但是,在《礼记·檀弓上》上却另有记载:“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少者曰死,老者曰终。”
因此,也有学者指出,卞皇太后原本就是在骂曹丕是个“小人”,用“死”的说法,也并没有什么错。
不过,单就《世说新语》一书来说,其可信度应该并不高。因为,该书是一本文言志人小说集,也是魏晋南北南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逸闻轶事。
可见,该书并非正史类典籍,其内记载的事迹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但是,该书却是研究魏晋风流的优秀史料。
此外,再据《仪礼·丧服》和《丧服经传》的规定,“父为长子服斩衰”。
所谓的“父为长子服斩衰”,就是父亲为长子送葬。其目的有二:一是悼念儿子;二为列祖列宗请罪致哀。
同时,古代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训诫。
按理来说,曹丕作为长子,又曾是皇帝,在曹操死后,卞皇太后应以“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古训,至少表面应该遵循“送儿子最后一程”的礼节,更何况是皇室家庭,又怎么能不去遵循呢?
显然,开头事件的真假值得商榷。
综上所述,文章开头事件的可信度应该并不高,就当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吧。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