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看过或者听说过《三国演义》,作为一段追溯历史,半真半假的小说,受到了古今众多读者的喜爱,三国里面那些有智有谋的将领们也让我们钦佩,其中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加感动了不少人。
在原著当中诸葛孔明屡次率领军队出蜀,北伐中原,然而每次都因为各种事情功亏一篑,不过让人注意的事情是,诸葛亮似乎每一次北伐失败后,似乎总能够保存大量的实力,过了两三年又率众卷土重来。
自从公元211年蜀国夷陵之战失败之后,蜀国失去了精锐的军队和荆州之地,国力大打折扣,丞相诸葛亮经过十多年的修生养息,蜀国实力开始恢复,因此在公元228年,他写下著名出师表,率领大军北伐。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也就是说,除了一千多名偏将骑兵,第一次北伐时还丧失了赵云(病逝)、马玉、丁立等主要将领8人,再加上诸葛亮在战败后追责所处斩的街亭守将马谡以及副将张休和李胜,蜀国在此战中死了11名大将。
而比起兵员的损失,这让本来就无人可用的蜀国用将更加捉襟见肘,民间也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一说,再加上本来国力就弱,因此蜀汉首次北伐,就注定了最后的失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