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觉得做皇帝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但现实往往和理想有较大差距。
在对古代皇帝的统计中,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39.2岁,比普通人的平均寿命还少了十多年,这是因为皇帝远比普通人操劳,我之前写过一篇皇帝难做的七个原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因为皇帝大多寿命不长,就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个托孤的问题,历史上著名且成功的托孤,应该就是刘备的白帝城托孤。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后世关于这句话的含义有很多的解析。
一部分人偏向于阴谋论,认为刘备这是在故意试探诸葛亮,如果诸葛亮表露出要反叛的心思,那就会直接杀了诸葛亮,同时也是在提醒后主刘禅,诸葛亮是个危险的人物,要提防他造反。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刘备看出刘禅难成大器,这么叮嘱是为了守住蜀国江山。
我们暂且不论诸葛亮怎么想的,他如果真的篡位结果又会怎么样,但当时的诸葛亮是惶恐的,急忙说出: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做到了,即便刘禅愚蠢无能,只知道吃喝玩乐,诸葛亮也为他尽到最后一份心力,所以诸葛亮武侯之名才能流传千古,被后人传颂。
虽然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但刘备的这次托孤无疑是成功的,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尽心辅佐,蜀国灭亡的时间还会提前近十年,只能说阿斗不争气。
相对来说,孙权的和曹操的托孤就很失败了,尤其是曹操,托孤给司马懿,就跟羊入虎口没什么区别,还有了“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的俗语。
但曹操的托孤应该还不是最失败的,最失败的应该是东晋之后,刘宋王朝刘裕的托孤。
刘裕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出生时母亲难产而死,差点被家境贫寒的父亲扔掉,幸得旁人相救,才能活下来,长大后身材魁梧,有个孝顺继母的好名声。
打渔、种地和卖草鞋为生,还因为赌博输光了家里的财产,被街坊邻居看不起,后来刘裕从军,开始了脱胎换骨的一生。
桓楚、西蜀等割据势力,使得南方出现百年来的大一统,后来有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小国,降伏了仇池,又大破北魏铁骑,收复了一系列被北魏侵占的地方。
代晋自立,国号为宋,为了区别后来的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后世称其为刘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大小小的国家出现过几十个,刘裕能统一如此庞大的疆土,足以证明其能力,他可不像秦始皇一样有着先祖积蓄的国力,完全就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征战天下,称之为千古一帝也未尝不可。
可惜的是,建国3年后,刘裕原本计划出征北魏,统一天下,但是身染重病,只能放下了心中的恢宏大志,到五月份的时候,刘裕感受到了快速流失的生命,开始托孤。
刘裕一生征战,四十四岁才生的长子,他死的时候刘义符也就17岁,也是因为刘裕常年征战,导致对儿子疏于管教,于是刘义符成了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
如果刘裕能再活十年,如果刘裕能再早十年生刘义符,也许刘宋王朝就不会那么早覆灭。
服丧期间还照样吃喝玩乐,眼看着朝堂一日不日一日,周围又有强敌伺机而动,四位大臣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废了刘义符,后来不放心又将其杀了。
同样是将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托孤给大臣,为什么说刘裕是最失败的呢?
因为刘义符是扶都扶不动,刘禅好歹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还知道听话,诸葛亮也算得了善终,而这些跟随刘裕东征西战的大臣,不得不废了刘义符,最后还有三位被杀头了。
刘裕的托孤,既没有保住儿子,也没有保住大臣,刘宋王朝也是辉煌一时,很快就消亡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