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作者:未知  来源:历史知识网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樊哙来看望刘邦,等樊哙离开后,刘邦陈平去杀了樊哙刘邦为什么要杀了这个昔日的好兄弟呢?这还得从樊哙敏感的身份说起。

樊哙有三重身份,一,他是刘邦的兄弟,起于微时,又在“鸿门宴”时救过刘邦的命,

第二,他是功臣,功臣榜第五名,《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这样的功劳,即使不是刘邦的兄弟,也能排在功臣榜前十。

第三,也就是他最敏感的身份了,那就是他是外戚,他跟刘邦是连襟,他娶了吕雉的妹妹,

有人说,亲上加亲,不是更好?但是要知道,吕雉刘邦是政敌啊,樊哙外戚的身份,明显就是跟吕雉阵营了。

一次,樊哙经过韩信的门前,给韩信打招呼,韩信都不搭理他,为什么不搭理?一方面是瞧不起樊哙,另一方面就是樊哙是外戚,跟他走的太近很危险。

前195年,刘邦病重,其他大臣都不敢去看刘邦,只有樊哙敢去,樊哙“排闼直入”,推开门就直接进去了,这个说的好听点,樊哙不拘小节,跟刘邦关系亲密,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犯上。

樊哙看到只有一个老太监照顾刘邦,俯在刘邦床前,痛哭流涕,就对刘邦说了一段话,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别看樊哙是个粗人,武将出身,但是政治素养还是有的,说这段话,很隐晦,但表达了几个意思,

第一,想当初我们一起打天下,你的身体还很强壮,现在怎么这样了,作为好兄弟,我很心痛啊

第二,你病重,大臣们都很担心你。

第三,你为什么有事不找大臣商量,而找个宦官,你忘记赵高的教训了?

第四,安排好皇位继承的问题啊,不然难安人心。

刘邦当然听懂了,于是“笑而起”,说,放心吧,不会犯秦始皇的错误的。

樊哙走后,刘邦陈平找过来,因为他读出了另外的意思:

樊哙来看他,是盼着他早死,樊哙让他选好继承人,他死了就是太子刘盈继位,吕雉樊哙就安心,肯定是吕雉樊哙来他的。

而且,有人对刘邦说,“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戚夫人刘如意吕雉争夺太子之位,是吕雉的敌人,刘邦自然想保护戚夫人刘如意,怕吕雉报复。

这让刘邦就想,我还没死,你就想杀了我的老婆孩子,而樊哙的外戚身份,让他没办法解释,也就坐实了。

但是,当时由于卢宛反叛,樊哙带兵去平叛,手握重兵,刘邦如果直接抓捕,樊哙必然造反,于是问计陈平陈平又用了抓捕韩信的计谋,“让刘邦樊哙过来觐见,然后周勃是代替他掌管军队,这样损失最小”。

刘邦很满意的对陈平说,“你带着周勃樊哙军营,让周勃取代樊哙掌军,到了军中,就斩杀樊哙

陈平一脸黑线,没想到刘邦把皮球给踢回来了,没办法,只能接受了。

陈平面对几个问题,樊哙刘邦的好兄弟,如果刘邦气消了,后悔怎么办?樊哙又是外戚,吕雉的妹夫,刘邦死后,肯定是吕雉掌权,吕雉必然会报复的。

陈平心生一计,把樊哙绑上囚车带回家,让刘邦自己处置,这样不得罪刘邦,也不得罪吕雉

幸运的是,在押解回来的途中,刘邦驾崩了。

陈平回来后,伏在刘邦的灵柩前,痛哭流涕,说了一段话,“陛下,我奉命去杀樊哙,但不忍心你们兄弟相残,于是没有执行你的计划,而是把他带回来了,好让你们兄弟相见,没想到阴阳两隔了”

这段话看起来说给刘邦听的,但明显就是说给吕雉听的,是刘邦让我去杀樊哙(跟我没关系,刘邦要杀,我无意于跟你吕雉为敌),但是我没杀,把他带回来了(跟吕雉示好,表示归顺吕雉了)。

单字解释:

上一个: 三国时期,赵云为什么不肯娶姓樊的女子,难道是嫌弃她离过婚

下一个: 女神医义妁,汉武帝身边的杏林高手,弟弟却是无情酷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