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汉哀帝刘欣的去世,西汉末年皇家继承人的问题再次困扰着整个朝廷,刘欣在位期间,宠幸男宠董贤,以至于无后而终,这一次选谁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又该面临怎样的抉择,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太皇太后,又会做出怎么的选择?
儿子汉成帝刘骜在位时,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受母亲王政君的控制和劝导,让王政君担忧的皇位后继无人的情况,伴随刘骜突然暴毙,也变成了现实。
当时身为皇太后的王政君,无依无靠,只能提拔娘家人作为自己政治立身的臂膀。
王政君的亲生父亲王禁,生子8人。王政君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因为王政君的特殊身份,先后入朝为官,且逐渐成为朝堂之上的中坚力量,除了早逝的王曼,王氏兄弟先后被封大司马,封侯者多达7人。
而王政君早逝的兄弟王曼,也被王政君追封为新都侯。王曼在历史上没啥名气,但他的儿子,比起这些叔叔伯伯可都厉害多了,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莽,西汉末年搅动风云的人物。
汉哀帝刘欣去世后,因为没有钦定合法的继承人,太皇太后王政君迅速收回传国玉玺,起用侄子王莽为大司马,负责操办哀帝丧事。
王莽掌权后逼死了哀帝的宠臣董贤,之后迎立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刘箕子为帝,史称汉平帝。
当时的刘箕子只有9岁,王莽为其改名:刘衎,因为少主年幼,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把持国政,所有命令发出和收缴都必须经过王莽之手。
大权在握的王莽极尽谄媚之术,阿谀奉承,主动请缨为王政君姐妹封官,王政君生病时王莽鞍前马后,寸步不离,一顿献殷勤之后,把太皇太后王政君哄得团团转。
在后宫中生活多年的王政君已经看透政治斗争的黑暗,无心政事。于是逐渐放权让侄子王莽行使权利,自己不再过问,只想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此时的王莽已经彻底蒙蔽了王政君的双眼,自己可以肆无忌惮地实行自己的篡汉之举了。
大臣们也大都是趋炎附势之人,洞察王莽心思,请求平帝迎立王莽之女为皇后。这还不够,群臣又纷纷上书王莽效仿周公辅政汉平帝,汉平帝下旨晋升王莽为“安汉公”。
自此,最会隐藏自己,城府最深的王莽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心中所图。
公元6年,汉平帝刘衎病逝,王莽一手策划迎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此举致使王莽更加容易操控朝政。
古时候的人,想要干大事,必须名正言顺,于是围绕在王莽身边的人,迎合王莽心意,开始人为大造祥瑞,其实就是胡编乱造的说王莽乃天命之人。朝堂之上的呼声一浪接着一浪,这属于典型的结党营私啊。这时候的王政君才明白这个侄子肚子里那点心事了。
可惜事已至此,作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只有懊恼,却再也无能为力了。
公元9年,王莽派人向太皇太后王政君索取传国玉玺,此时的王政君对来者破口大骂:“王家父子,世受汉家皇恩,才有如此地位和富贵,你们不懂感恩,却图谋篡汉,想自立为帝,既然自己做新皇帝,为啥还要索要这个不祥的亡国玉玺,自己做一个不完事了嘛?”
来者坚持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再也无可奈何,拿出玉玺砸在了地上,摔破了一角,王莽拿到传国玉玺,如获至宝,命工匠取黄金把缺失的一角补上。
王莽称帝后,为了收拢民心,对太皇太后王政君依然毕恭毕敬,可王政君早已恨透了这个篡汉的侄子,宴会之上多次对王莽破口大骂,并且直言:王莽倒行逆施,王氏族人会因王莽而灭族。
王莽篡汉自立为帝后,知道姑妈对他有怨恨,常常刻意讨好王政君,并且为王政君重新拟定封号,可王政君软硬不吃,王莽只能悻悻离去。
公元13年,王莽建立新朝第六年,太皇太后王政君在孤独的深宫之中走完了自己充满传奇的一生,享年84岁。与丈夫刘奭合葬渭陵。
作为一个女人,她能历经6位皇帝,2个朝代泰然自若,必然有自己的智慧。在那个危机四伏的后宫,她没有了丈夫的疼爱,没有了儿子的孝敬,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娘家人来安身立命。也因此拉开了侄子王莽篡汉自立的潘多拉魔盒,直接的把西汉王朝推向灭亡的深渊。
但无论何时,我们都看在眼里,这个睿智的女人用行动告诉我们:她,王政君永远是刘家的媳妇儿,刘家的人,她的心是属于大汉的。
她是简简单单的女人,她不会像吕雉、慈禧那样擅权专政,更不会谋划汉家天下,她只是单纯地相信了自己的家人,这也不是她一个人的错,毕竟王莽用他高超的隐藏之术欺骗了天下所有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