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初三杰韩信惨死,萧何坐牢,为何张良能够独善其身?

汉初三杰韩信惨死,萧何坐牢,为何张良能够独善其身?

作者:未知  来源:历史知识网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是一个非常善于运筹谋略的军事家。在著名的楚汉相争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战略战术,辅助汉高祖刘邦克敌制胜,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的奇迹。但遗憾的是,西汉三杰中韩信惨死,萧何坐牢,唯独张良能够独善其身,他到底有什么能耐能做到全身而退呢?

01

张良原本是韩国贵族的后代,也算是高干子弟一枚,他们家族时不时就会出现宰相级别的人物,可以说官宦世家了。自从韩国被秦始皇灭掉后,作为热血青年的张良一直想着有一天能把家仇国恨一起报了。

于是他找了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120斤的大铁锤,准备在博浪沙这个地方偷袭秦始皇。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初出茅庐的小子,哪里斗得过狡诈的君王呢?

筹谋了那么久的张良万万没想到,那天砸到的,竟然是秦始皇的替身。秦始皇大怒,立刻命人在全国搜捕他。无奈之下,这哥们只好落草为寇,跑到下邳这个地方潜水起来。

躲了好一段时间,张良感觉自己要发霉了,于是就想出去走走,乔装打扮了一番以后,他就出去散步了。

当他走到下邳桥时,在桥上遇到了一个奇奇怪怪的老头,他竟然叫张良帮他捡掉在河里的鞋子,而且他明明看到,那鞋子是老头故意扔下去的。

虽然素未平生,但张良还是照做了,因为也不好跟个老人家计较。

把鞋子捡上来以后,老人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于是送给他一本非常厉害的兵书——《太公兵法》。这本《太公兵法》可谓是与《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齐名的书,厉害得很。

02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深思熟虑之后,张良有了一个决定:是该表现真正的技术了,于是他决定出山,再也不躲了

当他满怀信心地行走江湖时,正巧碰到陈胜在搞反秦运动,这时候的天下简直乱成了一锅粥。张良见秦国大势已去,想想算了,报什么仇啊,不如搞点自己的小事业。

于是他纠结了一百多弟兄揭竿而起,在留县这个地方搞起了自己的小帮派,做起了帮主。天下那么大,他终于有了容身之所。但没想到的是,这么个小地方,竟然会碰到刘邦

这时的刘邦也在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势力,张良想着反正自己这才一百多人,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不如归顺刘帮好了。从此,他们成了上下级关系。

03

公园前206年,项羽集结40万大军向关中挺进,目的很明显——占领咸阳。因为这里不但土地肥沃,而且还是秦王朝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但是项羽行军到函谷关的时候收到消息,说咸阳已被刘邦攻下先来了,并且刘邦自立为关中王了。当时的起义军领袖楚怀王曾许诺:“谁先拿下咸阳,谁就是关中王。”这可了得?

恼羞成怒的项羽立刻决定在鸿门驻军,并且放出狠话——不灭刘邦誓不罢休。当时刘邦手上只有10万军兵,而项羽有40万,明显鸡蛋碰石头肯定没什么好下场。

这时,张良刘邦献上了一计,让他假装服软,见机灭了项羽。于是,第二天刘邦就退到了一个叫灞上的地方,他把之前一路上掠得的金银财宝全部送给了项羽表示诚意,并且还跟项羽说,自己并不稀罕做什么皇帝。

04

当时项羽手下有一个叫范增的谋士,他认为刘邦这个人诡计多端,非常不可靠,刘邦说的话万万不可信。于是他也给项羽献上了一计——让项羽在鸿门设下酒宴,假装叫刘邦来吃饭,然后借机杀掉他。

于是一场好戏开始了。

但是有句俗话叫“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不知怎地,“鸿门宴”的计划竟被刘邦知道了。原来项羽有个叔父叫项伯,与张良私下是铁哥们,他知道了项羽设下的圈套后,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良,劝张良离开刘邦

于是张良将计就计,三言两语就策反了项伯,并且还让项伯在宴席上阻止项羽诛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叫来项羽的堂弟项庄给大家表演舞剑助兴,这节目一看就有猫腻,所以大家都非常小心谨慎。

眼看着项庄就要拔剑,早已被收买的项伯一个眼疾手快,也拔剑而出,挡在了刘邦的身前,两个人就这样纠缠着,直到刘邦的部将樊哙带着一众精兵强将闯入,刘邦才得以脱险。

这次宴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了。

05

鸿门宴后,刘邦迫于无奈将咸阳和关中全都让给了项羽,最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他把刘邦被封为汉王,分给他巴、蜀、汉中三个郡,而最重要的关中,却被一分为三封给了秦朝三位将领,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项羽是在排挤刘邦

刘邦在来到巴蜀后,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栈道全都烧毁了,他这么做,一来是向项羽表明自己无意图谋天下,二来也是为了防止项羽的袭击。

项羽一看,刘邦这小子竟然连路都毁了,看来他是不想回来了,于是就放松了警惕。

其实刘邦到了巴蜀就立马任命了韩信为大将军,偷偷盘算着如何拿下陈仓这个地方,因为陈仓是通往咸阳的交通要道,拿下了陈仓,就离拿下关中不远了。

后来,在韩信的指挥下,刘邦迅速拿下了陈仓,随后占领了关中,为刘邦楚汉相争赢得了先机。

楚汉之争的结果,刘邦赢了。

06

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后,天下进入太平时期,这就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

刘邦得到了张良这样的人才,显得十分的得意,逢人就夸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了三万户作为奖赏,要知道在“功劳排行榜”第一名的萧何也才得到了一万户而已。

张良却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老板您在留县上了同一条船,很感谢老板的信任,但我有留在留县就足够了,这三万户我就不要了。”

事实证明,张良的知足、懂进退是他后来能够急流勇退的重要原因,不然他的结局可能就会和韩信萧何一样了。

这封赏还没有结束,闲言碎语就已经满天飞了。一些还没有得到封赏的人隔三差五就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刘邦很好奇他们的聊天内容,于是叫来了张良,“他们在商量谋反呢”张良说。刘邦一听大吃一惊问道:“他们为啥要谋反啊?”。

“您之前也是个平民百姓,是靠这些人才得了天下,如今您做了大老板,可是受封的都是您喜欢的人,而诛杀的都是跟你有仇的人。这些人平时跟你不待见,想着早晚都是死,不如一起造反算了。”

刘邦忙问:“亲,那该怎么办呢?”,张良想了想说:“您最不喜欢的是谁?”,“那就是雍齿了。”刘邦回答,“那您赶紧先封赏雍齿,其他人见了自然就会安心。”张良悠悠地说到。

于是刘邦设宴招待了大臣们,并当场封雍齿为什邡侯。其他人看见这状况,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张良的这个举措,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不得不说这一招用得高明啊。

张良知道刘邦生性多疑,自己如此聪明,日后刘邦必定会找他的麻烦,他可不想像韩信萧何那样不得善终,于是他借口身体有病,就向刘邦辞官了。

辞官以后,他就带着弟子四处云游做闲云野鹤去了。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至此,一代谋略大师功成身退。

上一个: 刘备只是一个县令,为什么能捡漏入主徐州,最终成了蜀汉缔造者

下一个: 六出祁山,诸葛亮为何如此“独爱”祁山,祁山到底有多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