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司马昭做梦都想当皇帝,为何到死也没当上?只因曹操的后代太血性

司马昭做梦都想当皇帝,为何到死也没当上?只因曹操的后代太血性

作者:未知  来源:历史知识网

有一句俗话,叫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这句话的人,是曹魏倒数第二任皇帝,高贵乡公曹髦司马昭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的弟弟,自从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氏一族便逐渐掌握了曹魏的朝政大权,不过地方上难免有忠于曹氏的忠臣起兵,也就是有名的淮南三叛,不过淮南三叛分别被司马懿父子三人讨平,等到司马昭时期,完全是大权旁落,集中于司马昭一人之手,司马昭篡位的心思更是表露无遗,随便抓一个路人都知道。

然而我们都知道,最终建立晋朝、取代曹魏的并非是司马昭,而是他的儿子司马炎。要知道司马昭已经是大权在握,官至大将军、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就连篡位的最后一步九锡都加了,那么他为何不直接篡位,而是要效仿曹操,做周文王,让司马炎来完成这最后一步呢?其中原因和一个关键人物分不开关系,那就是我们之前说的高贵乡公曹髦曹髦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他自幼聪明好学,随着司马师在254年废掉齐王曹芳之后,曹髦便成为了第四位皇帝。

陈寿在《三国志》当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曹髦好学的记录,他经常和群臣探讨儒学经典。然而各位可别觉得曹髦只是一个文艺青年,实际上曹髦此人颇有曹操遗风,他性格刚强,早就对司马昭专政感到不满,魏国明明是曹家人的,凭什么要听司马家的?曹髦因此于260年五月初六的夜晚,命令心腹李昭、焦伯等人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又命令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前来拜见,随后说出了那句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忍受被废黜的屈辱,今日朕要和你们一起讨伐他!

王沈等三人闻言大吃一惊,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年轻的天子叫他们过来,是要发动一场武装政变。王经急忙劝谏曹髦鲁昭公也是不能忍受季氏专权,讨伐他们结果失败,宫中宿卫兵力弱小,凭什么讨伐他们?然而曹髦已经下定决心,哪怕付出生命也要讨伐司马昭王沈和王业觉得曹髦疯了,急忙跑出去告诉了司马昭,然而王经却是一位忠臣,他选择留下来,与曹髦同生共死。

五月初七,曹髦持剑登车,带着几百名宫中宿卫和奴仆杀出宫去。司马昭之弟司马伷率众阻拦,结果曹髦开口怒斥,吓得司马伷的士兵一哄而散。曹髦亲自持剑拼杀,与贾充的军队厮杀在一处,眼看着就要杀败敌军。太子舍人成济就问贾充,情况紧急,应该如何是好?贾充怒道:司马公养你们,不就是为了今天么?这句话让成济下定决心,手持长戈冲上前去,一击刺死了曹髦,这位年轻的天子去世时,年不满20岁。司马昭听说曹髦之死大惊,召集群臣商议,陈泰要他杀贾充谢罪,司马昭不肯,陈泰不久便吐血而死。

弑杀天子,这等罪过实在太大,彻底打乱了司马昭的禅位步伐。司马昭为了获取功勋,不得不在263年以钟会邓艾等为将,发起灭蜀战争,这才得以挽回自己的威望。然而就在两年之后,司马昭便病死了,如果没有曹髦用生命为代价,阻拦住了司马昭的篡位步伐,只怕曹魏早就灭亡了,曹髦不愧是血性天子!

上一个: 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如何能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实在高明

下一个: 若刘备放弃联孙抗曹,在势力顶峰全力进攻孙权,能统一天下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