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
由于汉武帝的强力支持,卫青、霍去病所率领的大汉军队,已经对匈奴部落进行了数次毁灭性打击。
是时,匈奴远遁,幕南无王庭。
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虽然“上帝之鞭”匈奴,被大汉军队打成了ED,但是,在大汉王朝内部,也因为后勤补给问题,暂时无法远征(然亦以马少,不复大出击匈奴矣)。
这时候双方都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于是,“和亲”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过这一次,不是大汉低声下气地嫁公主,而是匈奴死皮赖脸地想和亲(匈奴用赵信计,遣使于汉,好辞请和亲)。
一心想着灭了匈奴的汉武帝,这时候也有点犹豫了,毕竟打仗实在是太烧钱了。于是,就将匈奴想要和亲的请求告诉下面的大臣们,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分析分析这件事的利弊。
所谓征询群体意见,就是没有意见——有的人认为和亲好,有的人坚持继续揍匈奴,直到打到它彻底臣服为止,说来说去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还是汉武帝拍板:和亲肯定是不可能的了,要不你(匈奴)投降称臣吧!那样的话,朕就不揍你了!
于是,汉武帝派遣使者出使匈奴,表明了大汉的立场。
这时候,匈奴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匈奴的单于听说汉武帝要他称臣,直接暴怒,于是就强行扣押了汉使,表示自己的不满。
很明显,匈奴提出“和亲”,只是缓兵之计,他根本没有诚心降服于大汉。
这样清晰明白的时局,还和毛线亲啊?!
但是,有“圣母”却不这么认为——其中,博士(官名)狄山(人名)最为突出,他整天在汉武帝面前敲键盘——匈奴是可以感化的(di),和亲是有利于大家的(di)。
张汤倒也没客气,直接对汉武帝说:“都这时候还坚持和亲,不是傻B,就是圣母婊!”
是时,博士狄山议以为和亲便,上以问张汤,汤曰:“此愚儒无知。”
狄山一听不高兴了,键盘敲得啪啪响:“我是傻,但我这是真正为了大汉江山着想;不像你张汤,就会说些皇帝爱听的,纯属奸诈之徒!”
这时候,张汤还没发话,汉武帝先不高兴了——顺着朕的意思,就是奸诈之徒?那好,朕倒要看看你有几斤几两。
于是,汉武帝脸色一变,就问狄山:“你既然这么忠诚,又认为匈奴可以和亲,那么让你去边境治理一郡之地,你可以吗?”
狄山虽然嘴上厉害,但是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于是他老老实实地回答:“不能。”
“那么去守住一个县呢?”汉武帝继续问道。
“还是不能!”
“那么去守一个军事要塞,总可以吧?”
狄山还想说不能,但是,他怕汉武帝直接废了他,于是硬着头皮说:能。
于是上作色曰:“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曰:“不能。”曰:“居一县?”对曰:“不能。”复曰:“居一障间?”山自度辩穷且下吏,曰:“能。”
结果呢?
狄山去了边境不到一个月,脑袋就被他认为可以“和亲”感化的匈奴人“拿”走了。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键盘侠“喷口水”了!
于是上遣山乘障,至月馀,匈奴斩山头而去。自是之后,群臣震慑。
这就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有记载的“圣母键盘侠”狄山的故事。
曾经,网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段子,教我们怎么区分“圣母”与“圣母键盘侠”:
圣母:那个人很可怜,我应该去帮他!
圣母键盘侠:那个人很可怜,你们应该去帮他!
很明显,博士狄山就属于一个典型性“圣母键盘侠”——大汉帝国耗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好不容易将匈奴打残了,本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大好时机,可是“键盘侠”却认为,这样不好,有失大国风范!
而且,当时匈奴扣押汉使的行为已经明确表明了:所谓的和亲,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可是狄山还是拿着键盘不放手。
好在汉武帝脑子够清楚,不然,后果真是难以想象!
说到这里,小编突然想起了明末的崇祯帝:
当时大明帝国被满清与大顺政权两面夹击,曾经有人提出,先与满清暂时和谈(当时满清实力有限,也有和谈意图),等收拾了李自成之后,大明就能缓过劲来了,一切就都好说了。
可是,在大明内部却有一群键盘侠,说什么也不同意和谈,还说和谈是丧权辱国。最终,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之下,直接灭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