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

诸葛亮怎么择业的?择业心态要摆正

作者:未知点击量:892  来源:历史知识网

情景再现

诸葛亮虽然身在隆中,却胸怀天下。他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通过各种途径和关系网细心地捕捉天下局势的细枝末节,他以思想家特有的智慧,根据捕捉到的信息,分析预测天下的未来趋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南北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诸葛亮心中思考的未来政略和战略也逐渐成熟。

同时,他的心境也越来越难以平静。他的思考无疑是积数年之苦功,极具价值的真知灼见。但真货必须要有行家才能品其珍贵,这个行家如今在哪里?每当心绪不宁时,诸葛亮总爱翻翻书籍,因为书能把他领入另一种境界。他随手拿起老子的《道德经》,无意中一下子翻到了第十六章,立即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致虚极,宁静笃,万物并作。”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些问题,心情过于急躁,急于出手货物,那将不会等到真正的识货者的到来,其结果与空等一生始终遇不上识货者是一样的。与其如此,不如平心静气地等下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愿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想到这里,诸葛亮的心境又渐渐平静下来。

在《三国志》中,对年轻时期的诸葛亮的心态作了如下描述: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领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谁人能及?乐毅,北燕军伐齐,连下70余城,哪个敢比?诸葛亮当时充其量是个比别人多喝了点墨水的种田青年,竟然能夸此海口,难怪“时人莫之许也”。可是,他这种不以自在困境而沉沦,积极乐观的心态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诸葛亮“身长八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七十八到一百八十厘米左右,也就是说,他是一个雄壮威武的山东大汉,这当然离不开十年之久的劳动生活的锤炼。按其自比管仲乐毅来看,诸葛亮早年的志愿,是想做个立功于疆场上、富于谋略的武将。也正是由于幼年熟读兵法。只是由于环境的限制,他只能做个擅于策划而不能临阵杀敌的谋士。

总之,早年的苦难生活,培养了诸葛亮思虑周密而极其自信的个性。在职业生涯的先期阶段,他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而又不急不躁的心态,直到刘备的出现。

职场生存经

在择业过程中,一个人应该完全充满自信。

自信是职业的分内要求。自信表明了一种对自我能力、优势的认可与肯定,自信可以使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能力冒风险,接受各种挑战和工作任务,提出要求并尊重承诺。自信是一个人无论面对挑战还是各种挫折时,对完成一项任务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信念。自信的人通常对自己的各种判断和结论信心十足,尽管他人可以给予自己建议、引导和帮助,但是一旦到了下结论的时候,却必须是自己出面,而且不容质疑。他们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敢于就工作中的问题向上级与顾客提出质疑,他们是职业中的佼佼者,值得每一个员工效法和学习。

信念的来源是广泛的:

信念来源于环境

信念来源于偶发事件

信念来源于知识

信念来源于内心的经验

信念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信念能开戾卓越之门

信念为砺志之本

信念可以开发潜能,也可以毁灭潜能

信念能将美梦付诸行动

信念是潜能的高效催化剂

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必定成功。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会成就事业;认为自己无能的人,一辈子一事无成。

单字解释:

上一个: 诸葛亮的职业资格认证:庞德公赐予诸葛亮的“卧龙”称号

下一个: 诸葛亮:择业如择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