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一起看一看。
提起汉末三国时期的战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赤壁之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公元208年在赤壁一带击败曹操军队的战役。对于赤壁之战来说,因为是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从而成为后人热议的对象。此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操军队,曹操撤退之后,孙权和刘备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从这一角度来看,荆州的得失,自然会对三国历史的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
曹操派人捉拿伏皇后的时候,汉献帝在外殿,郗虑坐在他身旁。伏皇后披发赤脚徒步而行哭泣着经过汉献帝面前告别说:“不能再救救我吗?”汉献帝说:“我也不了解我的性命还能延续到何时!”回头望着郗虑说:“郗公!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对此,在笔者看来,面对内部不稳的问题,曹操选择了赶尽杀绝的态度。
当然,除了伏皇后,对于曹操来说,篡夺东汉朝廷大权的过程中,还有更多的妨碍。公元212年,曹操准备称魏公,并在东汉朝廷之下建立魏国这一封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怀汉室的荀彧表达了反对意见。虽然曹操已经架空了汉献帝刘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曹操麾下,还是存在荀彧等对汉室怀有感情的文臣武将。因此,在内部不稳的背景下,曹操如果再一次征讨荆州,并吃到败仗的话,很可能就要面临更大的危机了。
二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赤壁战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内部。公元210年,曹操下达《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在此基础上,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从而分化和削弱忠于汉室的力量。
另一方面,在赤壁之战后,虽然荆州固然重要,但是,其他地区的叛乱,导致曹操分身乏术,无法南下荆州。公元211年,曹操计划讨伐汉中张鲁,众所周知,汉中和关中互相邻近,曹操想要讨伐汉中,这需要经过关中地区。彼时,关中地区被马超、韩遂等诸侯所占据。
在马超和韩遂看来,曹操此举,或许是想顺势拿下关中之地,也即假途伐虢的计策。于是,出于先下手为强的考虑,马超、韩遂等诸侯起兵反抗,并集结了10万军队,史称“韩遂、马超之乱”。得知这一消息后,曹操自然不敢怠慢,于是他亲自进攻关中。虽然在公元211年的渭南之战中,曹操击败了马超、韩遂的联军。但是,这两人逃到凉州之后,依然多次袭扰曹魏的疆域。直到公元214年,曹操才算彻底平定了马超、韩遂之乱。
三
值得注意的是,马超、韩遂虽然没有击败曹操,但是,他们的叛乱,为刘备夺取益州,争取了充分的时间。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闻曹操要率军进取汉中,非常担忧,张松建议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让其攻打张鲁,防卫益州。刘璋于是派遣法正、孟达领兵四千人迎接刘备,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卓膺等将领入川。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见刘备要回荆州,写信劝刘备留下,但被哥哥张肃发现,张肃将张松举报后,刘璋将张松处死,这促使益州之战正式爆发。
公元214年,刘备拿下了益州之地,并对割据汉中郡的张鲁虎视眈眈。对此,曹操不敢怠慢,于公元215年率军征讨张鲁,抢在刘备之前夺取了汉中之地。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和门户,刘备自然不会坐视曹操长期占据汉中之地。公元217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在汉中之战的初期,曹操并没有亲自来到战场。不过,在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曹操不得不亲自来到汉中之地。但是,公元219年,在迟迟无法扭转败局的背景下,曹操选择撤出汉中,这促使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之地。
四
公元219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之地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发起了襄樊之战。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率领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却遭遇了因为暴雨而导致的的天灾,以致于水淹七军。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
虽然关羽最终被东吴将士斩杀,但是,曹操也在公元220年就病逝了。综上,赤壁之战后,曹操因为内忧外患的情况,无法再次南下荆州了。
上一个: 揭秘:成吉思汗是哪里人 是不是中国人
下一个: 大将卞祥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