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石龙山人,湖山老人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37年11月27日
职业:博达书院首任校长,新疆巡抚等
简述:近代教育的奠基人
出生地:湖南邵阳
主要成就:晚清重臣,近代教育奠基人
代表作品:《湖山老人自述》
别名:石龙山人,湖山老人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37年11月27日
职业:博达书院首任校长,新疆巡抚等
简述:近代教育的奠基人
出生地:湖南邵阳
主要成就:晚清重臣,近代教育奠基人
代表作品:《湖山老人自述》
人物简介
魏光焘,清末官吏。早年隶左宗棠部,光绪时初任道员,累擢按察使、布政使,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募兵北上,与湖南巡抚呉大澄援辽抗日,在海城等地与敌多次激战,1895.3敌军进犯牛庄,指挥所部重创日军。魏光焘战后历任江西布政使、陕西巡抚、陕甘总督、云贵总督、两江总督。
任职情况
中国新疆地区建省后的第一任布政使,第二任代理行政首长(巡抚),一手建立新疆博达书院,并担任第一任校长。后来他又历任云贵、陕甘总督,后官至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总理各国事物大臣。1891年在新疆创立博达书院,并担任第一任校长,为新疆早期教育提供了先例。魏光焘署理两江总督期间,继刘坤一、张之洞之后,实施筹建三江师范学堂,为开启近代博达书院,南京大学的重要人物。曾国藩湘军的承者,左宗堂的重要助手。1905年罢官,回到家乡。1915年3月5日卒于宝庆城东郊湖山别墅。
代表作品
魏光焘是魏源的族侄孙,他曾出资刊印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其他多种著作。他本人亦有《勘定新疆记》(8卷)、《湖山老人自述》(家刻本)等著作传世。
人物故居
魏光焘故居位于隆回县司门前镇石山湾村。北距魏源故居1.5公里。故居座西朝东,前面为盛产黄金、柔丽如练的金水河,西倚樟树坳和猫头寨,北抵金潭二十四景之一的狮子山(山上残存清代所建文昌阁),南连五柱山。故居系清代乾隆年间(年份不详)木结构建筑,悬山顶,房屋窗花做工精致,是一处较完整有代表性的清代民间建筑群。整个院落前后四重,左右楼阁,飞檐翘角。前有护院砖墙和槽门,院内屋宇40栋,占地约4000平方米。主体部分保护完好。1982年公布为隆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生平
清邵阳县金潭乡(今属隆回县)人。字午庄。道光十七年(1837)十月生。初为厨工。咸丰六年(1856)入湘军,从曾国荃攻吉安,办老湘军营务。后隶左宗棠军,随赴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光绪初擢为平庆泾固化道道员。在任内仿行左宗棠治军理政措施,修路植树,劝课农桑,颇有政绩。光绪七年(1881),升甘肃按察使。十年冬迁甘肃新疆布政使。精于理财,勤于治事,军务报销,综核悉当。新疆与邻国接壤甚广,与俄国、英国等国际事务,交涉案件甚多,而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吏治方面最感棘手的便是外文官的缺乏,而清朝末期,新疆及西北地区发展缓慢,教育落后,几乎没有教育科研项目。1891年魏光焘一手创立新疆博达书院,并担任第一任校长,为新疆近代教育开创了先例,为全国开办早期学堂提供了宝贵经验。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淮军屡战屡败,朝议起用湘军。十一月,清廷授湘军宿将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湖南巡抚吴大澄帮办军务,督办东征军务,节制关内外各军。魏光焘应诏随吴大澄率部赴辽东。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中旬,他率武威军8营(一说为6营)2哨出关,抵田庄台布防,并立即会合宋庆、依克唐阿、长顺等部,对海城发动第四次反攻,未克。二月初四日,发起第五次反攻。日军第五师团从九连城一带间道出岫岩北黄花甸,作虚攻辽阳之势,驻守海城日军第三师团也突围北上。清军误中其计,长顺军因弃要道鞍山站,回师救辽阳。日军乘虚占领鞍山站,又派骑兵主力直取牛庄。
二月初七日,魏光焘得报,即由海城撤军回援牛庄。初八日晨,以3000兵力抵抗日军两万精锐之众,展开激战。他指挥所部诱敌深入,待日军接近时,进行猛烈反击,予敌重创。但日军依恃优势兵力,突入市内。湘军11营被困守市区,据民房巷战,肉搏冲锋,短兵相接,将士裹创再战,往复拚杀,血肉横飞,部将余福章、陈胜友战死,伤亡2000人。他往来督战,竟至三易坐骑。直至深夜,始由西面突围,仅以身免。牛庄失守后,辽东半岛相继沦陷。战役结束,魏光焘调任江西布政使。旋擢云南巡抚,又改陕西巡抚。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侵略联军犯北京,他率兵勤王,晋陕甘总督,旋调云贵总督。二十九年移督两江。次年铁良南下阅兵时,劾罢所用将领,即调闽浙总督。三十一年铁良又奏劾他昏昧无能,被开缺回籍。在职任用官吏,多以乡谊为准,宝庆属最多,湘籍次之,时人每有非议。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军兴。清政府诏授魏光焘为湖广总督。未赴任,旋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