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言的秘密:宠物想和你说什么?

语言的秘密:宠物想和你说什么?

作者:未知  来源:历史知识网

去年冬天,有幸读到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所著、由同济大学老年语言学专家黄立鹤教授翻译的《变化的头脑:语言如何延缓衰老》(上海教育出版,2021年12月出版)一书,这本书专业而又生动地探讨了语言对衰老的影响,使我在阅读后获益良多。在该书的最后,顾曰国教授还从我比较熟悉的神经可塑性和记忆的角度,对变化的大脑这一主题进行了阐释,也对书中关于老年人对语言的认知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

按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的说法,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生物性特征,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而且他还认为语言能力是天赋的,人脑中天生就有一个“语言习得装置”,可以用来获得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能力。所以,我便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语言真的是人类特有的吗?动物有语言吗?

我曾发表过一篇科普小文《猫能听懂人话吗?》。我在文中虽然开玩笑地放了“会说人话”的小猫咪视频,以及一些具有归纳推理能力、会模仿人类和利用工具的高智商猫的动图,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以大脑皮层神经元个数作为测算智商的依据,猫的皮层神经元数量是狗的两倍,虽然比海豚和黑猩猩少了一个数量级,但至少说明猫的智商不低;2.猫能够很好地理解人类的指示信号,并依赖人类给出的信号对不熟悉的物体做出判断,也就是说,猫能够理解人类的意思,并信任人类的意见;3.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猫对人类声音的反应存在差异性,比如日本的家养猫更高冷。综合以上几点,我们至少可以说:猫在整个动物群体中的聪明程度属于中等水平,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语言作出反应并具有理解能力。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是:很大一部分动物是可以利用一些手段进行相互沟通,它们所使用的沟通方式,甚至能够符合一部分语言的特征。比如,蜜蜂可以通过在空中飞舞的不同位置、角度、时长和强度来向同伴描述远处食物的位置和多少,这是一种时空性特征的体现。蚂蚁也可以通过释放信息素来标定位置、传递信息。很多科学家尝试通过教黑猩猩手语来进行沟通,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名叫瓦休伊(Washoe)的雄猩猩,它学会了大概350个手语词汇,并会搭配应用来向饲养人员要吃的,符合了分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另一只叫科科(Coco)的雌猩猩最终掌握了1000多个手语词还能听懂2000多个口语词。还有一只取名叫齐姆斯基(Chimpsky,是猩猩chimpanzee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名字的组合),用了三年多时间学会了125个手语词,速度是挺快了,但它却无法利用递归性来从学会的词汇中总结出新含义和用法。

另一个能够说明动物有自己的沟通工具的例子,是来自一些社会性强的动物。它们不但有自己族群的口音,还会学习和模仿其他族群的口音。一头名叫卡里麦罗(Calimero)的非洲象在动物园里和两头雌性亚洲象共同生活了18年后,会模仿亚洲象进行短促的鸣叫。而会唱鲸歌的鲸鱼也是一个迷人的种群。澳大利亚东西两侧海域的座头鲸群有着不同的方言,研究人员发现一头西海域的座头鲸偶然加入东海域的鲸群后,东海域的座头鲸们便会学习西边的发音方式,并在整个东边的鲸群中流行开来。逆戟鲸还可以跨物种学会宽吻海豚的发音模式,来改变它们的鲸歌吟唱。而海豚甚至可以理解人类的多种口哨声,并理解不同口哨声组合所创造的简单语句,并使用同样的口哨音予以回应。

对于语言是作为沟通工具这一定义,乔姆斯基却持有不同观点。他的理论认为:语言是内在认知的体现,而和外在的沟通没有太大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并不是用来交流,而是用来思考。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讨论动物是否有语言,也就间接转化成了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动物是否有意识?是否会思考?要讨论这个问题,又牵涉到关于意识和思考的定义,已经超出这篇小文的范畴。但有几个特别有趣之处可以稍微聊一下:一是很多动物是有自我意识的,这在我另一篇科普小文《狗知道自己是狗吗?》里有探讨,通过著名的镜子实验可以得知很多哺乳动物都是有自我和他者的概念的;其二,很多动物甚至具有同情心和共情能力,比如大象会为同伴的死而哀鸣,小狗会长时间的守候在受伤的同伴身边陪伴,一只叫莫科(Moko)的宽吻海豚甚至在新西兰海岸解救了两只搁浅的抹香鲸幼儿。更让人感动的是,科学家甚至观察到动物会为了保护同伴而付出代价,比如实验小鼠发现自己取食时,笼子另一侧的同伴会受到电击,它们便会克制住食物的诱惑,不再去取食;同样的行为也在实验猴中观测到,一只恒河猴甚至忍受了12天的饥饿来换取同伴的安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单字解释:

上一个: 谁画笔下的自己更传神?看16位画家的自画像和肖像照

下一个: 三国时期的兵制:由于军阀混战导致兵役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相关阅读